时间: 2025-04-26 1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38
赵禹张汤网未收,久人董偃化方流。丞相但看汉故事,何但宣皇不用周。
赵禹和张汤的治网尚未收紧,董偃流亡的时间已经很久。丞相只顾着研究汉朝的历史,何以不借鉴周朝的做法?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诗词见长,善于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反思当时的政治状况,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咏史上·魏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的关注。诗中提到的赵禹和张汤,分别代表了清白与严酷的法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治乱。董偃的流亡则揭示了政治不稳定带来的悲剧。诗的最后一句提出了对丞相的质疑,暗示应吸取历史经验,借鉴周朝的治国理念,以实现更好的治理。
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轮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句虽短小,然而意蕴深厚,透过历史的表象,折射出对当下政治的忧虑与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借鉴,提倡从周朝的德治中汲取智慧,以改善当下的政治局势。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汉故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董偃”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