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22
送熊伯通
王安石
岁暮欣逢盖共倾,
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
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
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
野客犹能听治声。
在岁末时分,我们高兴地相逢,一起喝酒畅谈,
无论是南方的河流,还是北方的土地,都无法忘记我们的情谊。
经历了官场的事情,心中想必有些折磨,
但回到故乡的山水,眼前的景色就更加清晰明亮。
江面上的月光,孤独地照耀着,
梅花旁的春意,恰好迎来了新生。
关河虽然阻隔,但真实的消息依然能够传递,
即使是身在乡野,也能听到朝政的声音。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传统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江河、梅花等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情怀与对朋友的思念。王安石生活在宋代,官场之路艰辛,时常充满变故,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新法的倡导者,主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王安石的诗风清新、平易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岁末,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寄托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送熊伯通》通过描绘岁暮时分的相聚场景,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思乡之情。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江上月华”、“梅边春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江水的明亮反射和梅花的春意,象征着友谊的清澈与生机。诗人通过对比“官路”的艰辛与“家山”的宁静,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一联“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则传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依然能够感受到国家大事的关切,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深思。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岁暮”是指什么时节?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梅边春意恰相迎”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