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八声甘州》

时间: 2025-05-13 01:20:21

诗句

渐荒寒、风紧迫云飞,芦花满中洲。

阅河山千劫,苍茫百感,此日神州。

倦眼烽尘匝地,丧乱几时休。

无限兴亡意,歌哭难酬。

还认大旗红处,向斜阳低挂,不见长楸。

傍东堤艇子,何事苦迟留。

漫思他、南来北去,对重洋、无路问寰球。

凭谁会,听秋声起,莫赋离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20:21

原文展示:

渐荒寒风紧迫云飞,芦花满中洲。阅河山千劫,苍茫百感,此日神州。倦眼烽尘匝地,丧乱几时休。无限兴亡意,歌哭难酬。还认大旗红处,向斜阳低挂,不见长楸。傍东堤艇子,何事苦迟留。漫思他南来北去,对重洋无路问寰球。凭谁会,听秋声起,莫赋离忧。

白话文翻译:

寒风渐紧,乌云飞舞,芦花在中洲上满是。经历过千劫万难的河山,苍茫的神州在我心中浮现。疲惫的眼睛被战火和尘土包围,不知道这场乱世何时才能结束。心中无限对兴亡的感慨,歌声与哭泣难以互相回应。依旧能认出那面红色的大旗,斜阳下低垂,却再也看不见高耸的长楸。靠在东堤的小船上,为什么还在这里迟迟不走?无端想着南来北往的人,对着浩瀚的海洋无路可问。谁能听到秋声的响起,别再赋予我离愁别绪。

注释:

  • 渐荒:渐渐变得荒凉。
  • 烽尘:指烽火和尘土,象征战争。
  • 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 大旗红处:指革命或抗争的象征。
  • 长楸:高大的梧桐树,象征稳重与安宁。
  • 重洋:大海,象征遥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捕捉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创作于当代背景下,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诗中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探索。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历史厚度,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动荡的国家时的复杂心情。开篇的“渐荒寒风紧迫云飞”,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映射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着,诗人回望历史,提到“阅河山千劫”,不仅是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感慨,更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倦眼烽尘匝地”中,诗人通过视觉意象呈现出战火纷飞的景象,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乱世的厌倦。接下来的“无限兴亡意,歌哭难酬”则揭示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奈,个人的悲伤难以对抗国家的兴亡。

诗中提及的“大旗红处”象征着希望与奋斗,尽管“向斜阳低挂”,依然充满力量。最后,诗人发出对未来的思考,面对无路可问的重洋,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渐荒寒风紧迫云飞”:描述寒风呼啸,乌云密布,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芦花满中洲”:中洲上满是芦花,象征着荒凉和孤寂。
  • “阅河山千劫,苍茫百感”:经历了无数磨难,心中百感交集。
  • “倦眼烽尘匝地”:疲倦的眼睛被战火和尘土包围。
  • “无限兴亡意,歌哭难酬”:对国运的感慨,歌声与哭泣无法相互回应。
  • “还认大旗红处”:依然能认出那面象征希望的大旗。
  • “向斜阳低挂,不见长楸”:夕阳下的红旗低悬,却无法看到高大的长楸树。
  • “傍东堤艇子,何事苦迟留”:小船靠在堤边,为什么还不离去?
  • “漫思他南来北去”:无端思索南来北往的人。
  • “对重洋无路问寰球”:对浩瀚大海无路可问。
  • “凭谁会,听秋声起,莫赋离忧”:谁能听见秋声的响起,别再赋予我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烽尘”比喻战争的纷乱。
  • 拟人:如“听秋声起”,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
  • 对仗:如“南来北去”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与社会变革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动荡和不安。
  • 芦花:象征孤独和荒凉。
  • 大旗:象征希望和奋斗。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重洋:象征遥远的未知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倦眼烽尘匝地”中“烽尘”指代什么? a) 战争
    b) 和平
    c) 自然灾害
    答案:a) 战争

  2. 诗中提到“大旗红处”,这象征着什么? a) 失败
    b) 希望与奋斗
    c) 过去的辉煌
    答案:b) 希望与奋斗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与无奈
    c) 平静
    答案:b) 忧伤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永正的《八声甘州》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陈永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责任。两者风格不同,却共同体现了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分析》
  • 《历史与诗歌:时代的回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驾次江心驿 车驾渡江 过刘伶宅 淮南舟中 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 龙支行 敦煌曲 陈员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别长句 赠笔工陆继翁 天厩神兔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种各样 带田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葨芝 带天的汉字大全_带天的字有哪些 田减一笔常用字汇总_田字减笔画汉字详解 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观机而动 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双笔 鼓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字斟句酌 趋吉逃凶 包含淫的词语有哪些 一言便定 锁结尾的成语 破巢完卵 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寐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