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从军诗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5-21 08:01:44

诗句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01:44

原文展示: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白话文翻译:

从军有苦也有乐,关键在于跟随谁。跟随的是神勇的将领,怎能长久劳苦军队。相公征讨关右,威怒震动天际。一次行动就消灭了敌人,再次行动就征服了羌夷。西边收复边疆的贼寇,如同俯身拾取遗物一般容易。赏赐超越山丘,酒肉多得超过河流。军中物资丰富,人马都肥壮。步行兼乘马返回,空出的物资还有剩余。开拓土地三千里,往返迅速如飞。歌舞进入邺城,愿望全部实现。白天在大朝中处理政务,傍晚轻松回家。对外参与明智的政事,对内不耽误家事。禽兽害怕成为牺牲,良苗已经收割。私下仰慕负鼎的贤人,愿意磨砺自己愚钝的资质。不能效仿沮溺,一起拿着锄犁。仔细阅读夫子的诗,确实知道他所说的不是虚言。

注释:

  • 从军有苦乐:从军的生活有苦有乐。
  • 但问所从谁:关键在于跟随谁。
  • 所从神且武:跟随的是神勇的将领。
  • 焉得久劳师:怎能长久劳苦军队。
  • 相公征关右:相公指曹操,征讨关右(今陕西一带)。
  • 赫怒震天威:威怒震动天际。
  • 一举灭獯虏:一次行动就消灭了敌人。
  • 再举服羌夷:再次行动就征服了羌夷。
  • 西收边地贼:西边收复边疆的贼寇。
  • 忽若俯拾遗:如同俯身拾取遗物一般容易。
  • 陈赏越丘山:赏赐超越山丘。
  • 酒肉逾川坻:酒肉多得超过河流。
  • 军中多饫饶:军中物资丰富。
  • 人马皆溢肥:人马都肥壮。
  • 徒行兼乘还:步行兼乘马返回。
  • 空出有馀资:空出的物资还有剩余。
  • 拓地三千里:开拓土地三千里。
  • 往返速若飞:往返迅速如飞。
  • 歌舞入邺城:歌舞进入邺城。
  • 所愿获无违:愿望全部实现。
  • 昼日处大朝:白天在大朝中处理政务。
  • 日暮薄言归:傍晚轻松回家。
  • 外参时明政:对外参与明智的政事。
  • 内不废家私:对内不耽误家事。
  • 禽兽惮为牺:禽兽害怕成为牺牲。
  • 良苗实已挥:良苗已经收割。
  • 窃慕负鼎翁:私下仰慕负鼎的贤人。
  • 愿厉朽钝姿:愿意磨砺自己愚钝的资质。
  • 不能效沮溺:不能效仿沮溺。
  • 相随把锄犁:一起拿着锄犁。
  • 熟览夫子诗:仔细阅读夫子的诗。
  • 信知所言非:确实知道他所说的不是虚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粲在曹操征讨关右时所作,表达了对曹操的敬仰和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从军的苦与乐,强调了跟随神勇将领的重要性。诗中描绘了曹操征讨关右的威武场面,以及战争胜利后的丰硕成果和军民的欢乐。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曹操的英明和军队的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忠诚。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等,都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 表达了从军生活的复杂性,关键在于跟随谁。
  2.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 强调了跟随神勇将领的重要性,不会长久劳苦军队。
  3.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 描绘了曹操征讨关右的威武场面。
  4.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 描述了战争的迅速胜利和征服。
  5.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 比喻战争的容易和胜利的迅速。
  6.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 描绘了战后的丰硕成果和军民的欢乐。
  7.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 描述了军队的物资丰富和士气高昂。
  8.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
    • 描述了军队的物资还有剩余。
  9.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 描述了战争的迅速和胜利的迅速。
  10.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 描述了战后的欢乐和愿望的实现。
  11.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12.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13.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14.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15.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16. 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 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忽若俯拾遗”比喻战争的容易和胜利的迅速。
  • 夸张:如“赫怒震天威”夸张了曹操的威武。
  • 对仗:如“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从军的苦与乐,强调了跟随神勇将领的重要性。诗中描绘了曹操征讨关右的威武场面,以及战争胜利后的丰硕成果和军民的欢乐。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曹操的英明和军队的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忠诚。

意象分析:

  • 赫怒震天威:描绘了曹操的威武。
  • 一举灭獯虏:描述了战争的迅速胜利。
  • 西收边地贼:比喻战争的容易和胜利的迅速。
  • 陈赏越丘山:描绘了战后的丰硕成果。
  • 酒肉逾川坻:描述了军民的欢乐。
  • 军中多饫饶:描述了军队的物资丰富。
  • 人马皆溢肥:描述了士气高昂。
  • 拓地三千里:描述了战争的迅速和胜利的迅速。
  • 歌舞入邺城:描述了战后的欢乐。
  • 昼日处大朝: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日暮薄言归: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外参时明政: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内不废家私: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禽兽惮为牺: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良苗实已挥: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窃慕负鼎翁: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愿厉朽钝姿: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不能效沮溺: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相随把锄犁: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熟览夫子诗: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 信知所言非:描述了战后的和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公”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袁绍

  2. 诗中“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描述的是什么? A. 战争的迅速胜利 B. 和平的生活 C. 军队的物资丰富 D. 军民的欢乐

  3. 诗中“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对仗 D. 排比

  4. 诗中“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迅速胜利 B. 和平的生活 C. 军队的物资丰富 D. 军民的欢乐

答案:

  1. A
  2. A
  3. B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对战争的思考。
  • 王粲的《七哀诗》: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

诗词对比:

  • 曹操的《短歌行》与王粲的《从军诗五首 其一》:都反映了战争的主题,但曹操的诗更多表达了个人的雄心壮志,而王粲的诗更多反映了战争的胜利和军民的欢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三国志》:了解曹操和王粲的历史背景。
  • 《建安七子集》:了解王粲的诗歌创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学发展。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发岳市三首 耄志十首 戏答同游 再和十首 哭郑君瑞长官二首 责猫 挽游勉之侍郎二首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赠谢子杰校勘六言三首 溪庵放言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闭的成语 巳字旁的字 渊凝 眚慝 说得轻巧 明白如画 疋字旁的字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心字底的字 皱纹 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瓜田之嫌 在家出家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善善恶恶 知小谋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