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

时间: 2025-05-18 10:34:08

诗句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34:08

原文展示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
作者:武则天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歌颂,认为至高的人应当照耀世俗,孝道则能通达神明。谦虚表现出人的本性,恭敬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宏大的法则被广泛传承,茂密的典章制度正在显现。美好的声誉与德行能使万物复苏,带来繁荣的春天。

注释

  • 至人:指品德高尚、智慧超凡的人。
  • 光俗:照耀世俗,影响常人。
  • 大孝:极大的孝道,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 通神:与神灵相通,能够感应神明的意愿。
  • :谦虚,表明人的真实本性。
  • 洪规:宏大的规章制度。
  • 茂典:丰富的典章。
  • 三善:指仁、义、礼等美德。
  • 祥开万春:吉祥的事情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

典故解析

“至人光俗”可追溯到古代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对人伦道德的重视。“大孝通神”体现了儒家重视孝道的思想,认为孝道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还能影响神灵。诗中提到的“洪规”和“茂典”指的是国家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显示了武则天对社会治理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的统治者。她以智慧和能力著称,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化发展。她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展现了她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武则天掌权时期,反映了她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以及对德治的重视。作为女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治理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崇尚。

诗歌鉴赏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不仅仅是一首颂扬理想人格的诗,更是武则天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呼唤。诗中以“至人”开头,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追求高尚品德的境界。通过“光俗”一词,诗人强调了理想人格的重要作用,指出高尚的品德能够影响世俗的风气。

接下来的“大孝通神”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承接,孝道被看作是通向更高境界的桥梁。武则天在这里不仅是在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在传达一种社会责任感,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应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的句子则展现了治理国家的理想,武则天通过对法律制度的重视,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最后一句“誉隆三善,祥开万春”更是为整首诗赋予了希望的光辉,表示只要坚持美德,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民也会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不仅在文辞上优美,更在思想上深邃,展现了武则天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人光俗:指理想的人格能够照耀世俗,影响他人。
  2. 大孝通神:强调孝道的重要性,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更是与神灵相通。
  3. 谦以表性:谦虚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体现。
  4. 恭惟立身:恭敬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5. 洪规载启:宏大的法律制度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保障。
  6. 茂典方陈:丰富的典章制度正在被广泛传承。
  7. 誉隆三善:美好的声誉与仁义礼等美德的传播。
  8. 祥开万春:吉祥的事物带来了生机与繁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更加和谐。
  • 比喻:通过“光俗”、“通神”等比喻,形象化地表达了理想人格的影响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理想人格、孝道、谦虚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性,展现了武则天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至人:代表追求卓越的人格。
  • 大孝:象征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
  • 洪规与茂典:象征国家治理的制度与法则。
  • 三善:代表仁、义、礼等美德,承载着社会的道德基础。
  • 万春:象征着繁荣和新的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在诗中构成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也反映了武则天作为女皇的治理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至人光俗”意为: A. 高尚的人能照耀世俗
    B. 俗人不能理解至人
    C. 只有至人才能存在
    D. 高人是孤独的

  2. “大孝通神”强调的是: A. 孝道对社会的影响
    B. 孝道与神明的关系
    C. 孝道对个人的推动
    D. 以上皆是

  3. “洪规载启”体现了: A. 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B. 个人道德的缺失
    C. 对古代制度的否定
    D. 传统文化的衰退

答案:

  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均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但武则天更侧重于理想人格与治理,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学表达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歌史》
  • 《武则天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雨初霁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甘露子一名地蚕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除夜小饮,叹都下酥乳不至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秋衣 同岳大用抚干雪後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 舟过桐庐三首 其三 晓登水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固扃 日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气字旁的字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不成三瓦 萧墙祸起 蛛丝虫迹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支援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夫人城 手无寸铁 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光如镜 幸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