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9: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9:11:26
长记涪翁语,无尘有发僧。
无尘方愿学,有发亦何曾。
学士年年样,车门日日乘。
二毛犹胜我,不必愧鬅鬙。
我还记得涪翁说过的话:无尘的和尚和有发的僧人。无尘的和尚才愿意学习,那有发的和尚又曾学过什么呢?学士们年年都是这个样子,车门前日日都有他们乘坐的车。二毛(指年轻人)甚至比我强,我又何必为我的头发而感到羞愧呢?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多以幽默、机智著称,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中颇具影响力。
本诗写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比无尘和尚和有发僧的态度,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与文化中的位置。
这首诗通过对无尘和尚与有发僧人的对比,探讨了学习与修行的态度。诗中提到的“无尘”与“有发”象征了不同的生活选择与内心追求。无尘的和尚代表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而有发的僧人则暗示了世俗的牵绊。诗人借用涪翁的话,引导读者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与平民的生活状态。学士们年年乘车,体现了社会的浮华与表象,然而“二毛犹胜我”的自嘲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成功的淡然态度与自我认识。他用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理解与赞赏,同时也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成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学习态度的深入探讨,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成功的超然态度。
“无尘”与“有发”分别代表什么?
A. 精神追求与世俗牵绊
B. 贫穷与富有
C. 年轻与年老
D. 美好与丑陋
诗中提到的“二毛”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年轻人
C. 知识分子
D. 老年人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什么态度?
A. 积极参与
B. 超然与淡然
C. 消极逃避
D. 激烈反抗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岳珂的《梳头二首 其二》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纵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却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