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纪道德》

时间: 2025-04-26 07:31:35

诗句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

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

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1:35

原文展示:

纪道德
杜光庭 〔唐代〕

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白话文翻译:

道与德是清净而虚无的,深奥而沉默的。生帝先(即黄帝),作为圣人,遵循这些原则。听到的却听不见,抚摸的却无法触及。至高无上的德行本无所作为,但人们往往自我迷惑。只有在洗净心灵、停止思虑时,才能明白白与黑的道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此毫不知晓,上等人则在努力实践中必然有所成就。天地间的万物都是铸造出来的,信仰充盈于东西南北。三皇以自然为本,五帝则不偏不倚地治理国家。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而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皓齿青娥(美丽的女子)成为伐命的斧头,蕴藏奇谋和广博智慧的人则是盗国的贼。没有比轩后(即轩辕黄帝)顺应自然,清静自化更好,也没有比皋陶(古代的贤人)温和恭敬更让人信服。因此,能够越过圆清而进入方浊而不开始不结束,又何止是治理家国的九流五常呢?难道不曾听闻天地间的道德是清宁的根本吗?难道不曾听闻道德与天地之间有超越的准则吗?孔子曾说过,早晨听到道理,晚上死去也无怨无悔,这就是万古流传、历代君王都不敢离弃的道理。

注释:

  • :指宇宙的规律和原则。
  • :指道德、品德。
  • 清虚:清净而虚无。
  • 玄默:深邃而沉默,不易理解。
  • 生帝先:指黄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
  • 百姓:普通人民。

典故解析:

  • 三皇五帝:古代传说中贤明的统治者,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仲尼: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光庭,唐代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擅长道教文学,作品多探讨道教哲学与宇宙观。

创作背景:

《纪道德》成诗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对道德和宇宙法则的探讨,旨在引导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自觉。

诗歌鉴赏:

《纪道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道”和“德”的探讨,表达了对宇宙自然法则的崇敬和对人性迷惑的思考。诗中“道、德”二字是核心,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的清净与和谐。诗人指出,真正的德行是无为而治,许多人在生活中往往迷失自我,而忽视了内心的洗净和思虑的休息。通过描绘“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同层次,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同时,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与典故,表明了作者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以及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德。清虚,玄默。
    道与德,都是清净而虚无、深奥而沉默的。

  2. 生帝先,为圣则。
    黄帝作为圣人,遵循这些原则。

  3.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听到的却听不见,抚摸的却无法触及。

  4.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最高的德行本无所作为,但人们往往自我迷惑。

  5.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只有在洗净心灵、停止思虑时,才能明白白与黑的道理。

  6.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此毫不知晓,上等人则在努力实践中必然有所成就。

  7.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天地间的万物都是铸造出来的,信仰充盈于东西南北。

  8.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三皇以自然为本,五帝则不偏不倚地治理国家。

  9.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以心体之者是四海的主宰,以身弯之者则为众人所特重。

  10.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美丽的女子成为伐命的斧头,蕴藏奇谋和广博智慧的人则是盗国的贼。

  11.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没有比轩后顺应自然、清静自化更好,也没有比皋陶的温和恭敬更让人信服。

  12.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因此,能够超越清浊而不开始不结束,又何止是治理家国的九流五常呢?

  13.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难道不曾听闻天地间的道德是清宁的根本吗?难道不曾听闻道德与天地之间有超越的准则吗?

  14.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孔子曾说过,早晨听到道理,晚上死去也无怨无悔,这就是万古流传、历代君王都不敢离弃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与“德”比作虚无与清净,强调其深奥的本质。
  • 对仗:如“清虚,玄默”,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岂不闻乎”增强了语气的强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清净和思维的深刻。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出追求真理与理想治国的智慧,表明道德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根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宇宙的规律,代表自然的法则。
  • :象征道德的规范,代表人类的品德。
  • 三皇五帝: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皓齿青娥:象征美丽与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纪道德》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光庭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三皇”指的是谁?

    • A.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B. 三位哲学家
    • C. 三位诗人
  3. 诗中强调的“无为而治”是指什么?

    • A. 要求人民不作为
    • B. 不干预自然法则的治理
    • C. 不重视道德教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与德的关系。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探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展现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风光,体现道教哲学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道德经》注释
  • 《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研究文献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流思亲 颂古九十八首 简释懋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二 初至昙阳观访长公作二首 其二 朱翁年七十号味耕而又好菊有子为诸生故寿之 其二 寄题岑彦明猗兰轩诗 观采茶作歌 次韵邓善之书怀七首 南浦 鸳鸯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顺恕 孜孜不息 双人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珠珍 前册 茫然失措 布拉吉 三点水的字 打肿脸装胖子 血字旁的字 傍若无人 因果报应 品补 包含耳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