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9:42
金鼓洞
作者: 秦瀛 〔清代〕
䆗窱出古洞,洞壑复森沈。
不闻金鼓响,樵斧在远林。
清风竹间至,苍苔满秋阴。
白日忽高下,碧云无古今。
孤花媚寒涧,幽树悦众禽。
当其万籁寂,自得山水音。
忘言憩磐石,雪乳流衣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幽深的洞穴,洞内的景色宁静而深邃。四周静谧,没有金鼓声响,耳边只听到远处樵夫砍伐树木的声音。清风轻轻吹拂,竹林间传来阵阵凉意,苍苔铺满了秋天的阴影。阳光时隐时现,碧蓝的云彩没有古今之别。孤零零的花儿在寒冷的溪涧旁妩媚,幽静的树木让众多鸟儿愉悦。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诗人感受到山水的声音,忘却言语,坐在岩石上,雪白的乳液沾湿了衣襟。
秦瀛,字小白,号若水,清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景交融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
《金鼓洞》是秦瀛在游历山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孤独而宁静的自然场景,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思考。
《金鼓洞》是一首表现自然之美与心灵宁静的诗作。整首诗以洞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首联通过“䆗窱出古洞,洞壑复森沈”引入,便让人感受到洞穴的深邃与幽静;随后的描写则表现出一种对繁华喧闹的反思,诗人以“不闻金鼓响,樵斧在远林”对比出洞中与外界的隔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
中间几句“清风竹间至,苍苔满秋阴”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秋日的凉意与生机,清风与苍苔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接着“白日忽高下,碧云无古今”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日光的变化与云彩的悠然,使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几句“孤花媚寒涧,幽树悦众禽”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情感,孤花与幽树在寂静中展现出各自的美丽与生机,而“自得山水音”则是诗人在深思中获得的心灵安慰,忘却世俗的纷扰,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深邃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诗中提到的“金鼓”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喧闹
c) 劳作
d) 孤独
“孤花媚寒涧”中的“孤花”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独特与美丽
c) 热闹
d) 反叛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a) 描述繁华
b) 描写宁静的景象
c) 叙述人事
d) 讲述历史
《金鼓洞》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秦瀛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融入,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人与自然的对话与理解。两者都展现出清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