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时间: 2025-04-26 19:53:25

诗句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25

原文展示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白话文翻译

我本想与你携手一起登高,但一到门前,心中的念头却已消失。怎能再把头上的白发,像年轻人一样插上茱萸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从:想要一起。
  • 携手:手拉手。
  • 登高:登高山,意为登高望远。
  • 意已无:心中的意愿已经消失。
  • 更将:再把。
  • 头上发:指头发,暗指年纪。
  • :模仿。
  • 年少:年轻时。
  • 茱萸:一种植物,古代有插茱萸以驱邪的习俗。

典故解析

  • 茱萸:茱萸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节日的象征,特别是重阳节,插茱萸被视为祈福长寿的传统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因故未能与友人登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年岁渐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未能与友人同游的遗憾。开篇“欲从携手登高去”便揭示了作者的愿望,但随即转折为“意已无”,情感的反转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诗中提到的“头上发”不仅是对年龄的感慨,更是对年轻岁月的怀念,强调了年岁渐长带来的无奈与变化。

而“学他年少插茱萸”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茱萸象征着年轻时的无忧无虑,诗人希望能够再度回到年轻时的快乐与无畏。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学”而不能真正实现,表现出对逝去青春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对个人年华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从携手登高去: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一起登高的渴望。
  • 一到门前意已无:到达门前却发现心中意愿已失,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那得更将头上发:无奈感慨,年纪已大,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轻松。
  • 学他年少插茱萸:想要模仿年轻时的习俗,但因年岁已高而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携手登高”和“头上发”形成对比,突显出年轻与年老的对立。
  • 比喻:用“插茱萸”来象征年轻时的生活状态,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登高:象征追求理想与美好未来的愿望。
  • 茱萸:象征年轻时的纯真与无忧。
  • 白发:象征年华的流逝与对时间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想要与谁一起登高?

    • A. 杨凝
    • B. 崔淑期
    • C. 朋友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茱萸”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
    • C. 友谊
    • D. 生活

答案

  1. D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在重阳节的思乡情感,反映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朱放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无奈与对青春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凤栖梧(会于秋香阁,适令丞有违言,赋此词劝之) 兰陵王(涵碧) 好事近(灯花) 好事近(己丑重阳游雷峰) 汉宫春(梅) 满江红 水龙吟(梅) 东坡引(九日) 蓦山溪(九日) 蓦山溪(渡江咏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效大验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式好之情 撑塞 印样 田连仟伯 父字头的字 一时口惠 提纲振领 犬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触开头的成语 气字旁的字 包含到的成语 戴发含齿 鱼字旁的字 星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