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时间: 2025-05-03 01:15:58

诗句

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

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

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

彩云过眼真如梦,著意追摹岂好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5:58

原文展示:

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
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
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
彩云过眼真如梦,著意追摹岂好夸。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小雨斜斜地落下,似乎并不是天意要妒忌这山中的花草。
突然听到春天的消息,传来千林的信号,想要询问天空:能否多留几天的花期?
画物的技艺如今已需依靠老练的笔法,难道能在何处找到灵动的芽根?
彩云在眼前掠过,真如梦幻一般,若是刻意追求描摹,又何必自夸?

注释:

  • “几点朝来小雨斜”:早晨的雨水轻轻洒落,描述了春天的细雨。
  • “未应造物妒山家”:这里的“造物”指自然,诗人觉得雨水并非天意要嫉妒山中美丽的花。
  • “陡惊春报千林信”:突然听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信号。
  • “拟问天留数日花”:想要向天询问,能否让花多留几日。
  • “写物只今须老笔”:如今画花需要老练的技法。
  • “染根何处有灵芽”:想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新的生机。
  • “彩云过眼真如梦”:彩云在眼前一掠而过,宛如梦境。
  • “著意追摹岂好夸”:刻意去追求描摹又何必自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报千林信”可以理解为春天的到来,古代文人常以春为生机的象征,这里暗含了对春天生机盎然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骥,号雪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主攻诗词。其作品大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以瑞香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敏感。前两句以“几点朝来小雨斜”开篇,营造了一个清新而温柔的春晨意境,细雨轻扬,使得自然界显得更加生动。接下来“未应造物妒山家”则引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似乎在为大自然的美丽辩护,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期望。

“陡惊春报千林信”一句,展现了春天来临的信号,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诗人对于花的期待和对时光的珍惜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接下来的“写物只今须老笔”,则隐含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技艺的自省与追求。

最后的几句,诗人以“彩云过眼真如梦”所描绘的瞬息万变的自然,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梦幻。整首诗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人似乎在感慨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而难以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点朝来小雨斜”:描绘了春晨轻雨的景象,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未应造物妒山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反映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陡惊春报千林信”:传达了春天的到来是生命的象征,令人振奋。
  • “拟问天留数日花”:表达了对春花短暂生命的惋惜,渴望时间暂停。
  • “写物只今须老笔”: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技巧,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 “染根何处有灵芽”: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探索。
  • “彩云过眼真如梦”:体现了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强调时间的流逝。
  • “著意追摹岂好夸”:提醒人们追求艺术时应保持谦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彩云过眼”将瞬息万变的自然比作梦境,增加诗的意境。
  • 拟人:如“造物妒山家”,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力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艺术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生命的滋润,春天的到来。
  • 山家: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的归属感。
  • 千林: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 灵芽: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
  • 彩云:代表瞬息万变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指的是: A. 一点
    B. 几点
    C. 零星

  2. “陡惊春报千林信”中的“春”指的是: A. 春天
    B. 青春
    C. 春水

  3. 诗人希望天留数日花,这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A, B (均可接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 侧重于春夜的宁静与思绪,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 通过月光与饮酒,展现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悟。

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生命的短暂,而苏轼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夜景与酒意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红梅三首 半山亭 渔家傲·赠曹光州 和王胜之三首 其二 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 观湖二首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 游何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远帐 磨灭 家散人亡 山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弊车驽马 包含驴的成语 空心老官 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为民请命 龠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英洋 礼先壹饭 本农 飠字旁的字 衣锦夜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