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14:52
《凤凰台上忆吹箫 送江阴高少参舜穆》
作者:夏言
天末凉风,蒹葭秋水,归人独上兰舟。
正长空雨霁,残暑全收。
遥想澄江如练,碧山堂水竹深幽。
堪乘兴,观澜小阁,曲枕书楼。
难留。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不似沧洲。
有大观亭子,海阔云浮。
惟念故人千里,同明月相望夷犹。
知音少,如公有几,大雅风流。
在天边的凉风中,水边的芦苇和秋水交融,归来的旅人独自登上兰舟。
此时正值长空雨过天晴,残余的暑气已消散。
我远远想象澄清的江河如同丝带,青翠的山间堂阁,水竹深幽而雅致。
真想乘兴而去,去那观澜的小阁,依偎在书楼的曲枕上。
但这样的时光难以留住。
天边的鸿雁已飞得遥远,厌倦了长安的尘土,不如那遥远的沧洲。
大观亭屹立,海面广阔,云彩飘浮。
我惟独挂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人,与明月相望,心中仍然感到孤独。
知音难求,像你这样的大雅之人又有几个。
作者介绍:夏言(1480年-1559年),明代诗人,字景升,晚号白云山人,著有《夏言诗集》。他以清新高远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夏言送别友人高少参舜穆之际,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融合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出诗人对高洁友谊的珍视。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描写秋季江边景色及思友情怀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天末凉风”和“蒹葭秋水”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与自然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意境。诗人“归人独上兰舟”,表达了在美丽的自然中,归来者的孤独感。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人也对人事的思考融入其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遥想澄江如练,碧山堂水竹深幽”,这里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展现出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象,诗人似乎在回忆和向往那种淡雅的生活。随着“难留”二字的出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愈加明显,描绘出一种无奈却又真实的情感。
后面提到的“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喧嚣的厌倦,向往自然与恬静的愿望。结尾处提到的“知音少,如公有几”,更是将思友之情推向了高潮,强调了知音难求的深刻感受,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优美的意象、细腻的感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描写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知音的珍视与对浮华生活的厌倦,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冥鸿天远”意思是:
A. 鸿雁飞得很远
B. 鸿雁在天边
C. 鸿雁飞得很快
D. 鸿雁在水中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A. 朋友
B. 知道自己音乐的人
C. 能理解自己的人
D. 有共同爱好的人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人生的感悟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