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时间: 2025-07-12 07:13:58

诗句

尘涨冲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翫都忘日脚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13:58

原文展示

尘涨冲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翫都忘日脚西。

白话文翻译

尘土冲起,浑浑噩噩,不知何为泥土,
早晨来时已能解滑霜凳。
两位公子的美好诗句,令人惊叹,
让人忘却了今日西沉的太阳。

注释

  1. 尘涨:尘土翻滚、弥漫的样子。
  2. 冲头:冲击的顶端,形容尘土的喧嚣。
  3. 不识泥:不知道什么是泥土,形容尘土遮蔽了真实的景象。
  4. 朝来:早晨来到这里。
  5. 解滑霜蹄:解开滑腻的霜,指的是早晨的路面滑。
  6. 两公:指两位诗人。
  7. 玉句:美好的诗句。
  8. 惊风雨:震撼了风雨,形容诗句的力量。
  9. 把翫:使人忘却。
  10. 日脚西:太阳西沉,指一天的结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惊风雨”常用来形容诗文的力量强大,像风雨般震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但文人仍可通过诗词抒发情怀。诗中对“喜雨”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机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感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中通过描绘尘土、霜、诗句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尘涨冲头不识泥”引入,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在其中的渺小与无知。接着,通过“朝来也解滑霜蹄”,诗人描绘了早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生动的意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赞美,强调了诗歌的力量,能够让人忘却现实的烦恼与困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杨万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涨冲头不识泥:尘土翻起,忽略了地面的泥土,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无知与迷惘。
  2. 朝来也解滑霜蹄:早晨到来时,已经能解开湿滑的霜,暗示早晨的清新和新生。
  3. 两公玉句惊风雨:两位公子的诗句能够惊动风雨,显示出他们的才华与作品的力量。
  4. 把翫都忘日脚西:让人忘却了日落的忧虑,表现出对诗歌的陶醉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能够惊动风雨的力量,形象生动。
  • 对仗:如“尘涨冲头”与“朝来也解”,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诗歌力量的赞美,是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尘土:象征世俗烦恼与无知。
  2. :代表清晨的生机与新生。
  3. 诗句:象征智慧与人文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尘涨”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水冲刷
    • B. 尘土翻滚
    • C. 霜冻
    • D. 太阳西沉
  2. “两公玉句”的意思是?

    • A. 两位诗人的诗句
    • B. 三位诗人的诗句
    • C. 一位诗人的诗句
    • D. 无意义的诗句

答案

  1. B. 尘土翻滚
  2. A. 两位诗人的诗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喜雨》王维《山居秋暝》,前者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但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杨万里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 得程民部诗却寄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春夜 小重山•扶病 小重山 小重山·云去风来雨乍晴 小重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冲霄汉 明珠之颣 羊字旁的字 乐勋 一斑窥豹 经筭 三点水的字 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铣的词语有哪些 笃志好学 浅伪 出奇划策 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辵字旁的字 恶叉白赖 翟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