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过安仁五首》

时间: 2025-05-12 01:56:49

诗句

初受遥山献画图,忽然卷去淡如无。

莫欺老眼犹明在,和雾和烟数得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1:56:49

原文展示:

舟过安仁五首
作者:杨万里
初受遥山献画图,
忽然卷去淡如无。
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白话文翻译:

在远处的山峰上,刚刚接受了画图,
却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小看我老眼依然明亮,
在雾和烟中我仍能数得清渠水。

注释:

  • :小船,这里指诗人在水上航行。
  • 安仁:地名,指诗人经过的地方。
  • 遥山:远处的山,象征着美好的景色。
  • 画图:美丽的景象或画面。
  • 莫欺:不要小看。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诗人的视力。
  • 和雾和烟:形容环境朦胧,难以看清。
  • :水渠,指流动的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老眼犹明”可引发联想,借指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知,体现了对年岁的反思与自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老年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五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舟行于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首句“初受遥山献画图”,通过“遥山”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也暗示了人们对景色的渴望与追求。“忽然卷去淡如无”,则传达出自然的瞬息万变,令人感慨。诗中“莫欺老眼犹明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视力的自信,反映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最后“和雾和烟数得渠”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再一次确认,虽环境模糊却依然能够准确识别,显示出其独特的观察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隐含着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强调无论年岁如何,眼中的世界依然清晰可见,心中的情感依然鲜明。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蕴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受遥山献画图:刚刚看到远山的美丽画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 忽然卷去淡如无:美丽的景象瞬间消失,表现出自然的无常。
  3. 莫欺老眼犹明在:提醒他人不要小看自己的视力,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4. 和雾和烟数得渠:即使在朦胧的环境中也能清晰识别水渠,强调了观察的细致与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画图,渲染美感。
  • 对仗:如“和雾和烟”,形成对称,使诗句更加韵律感。
  • 排比:句式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年龄并不影响观察美的能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遥山:象征着美景与理想,代表着人们向往的自然。
  • 画图:寓意美好的景象,暗示生活的美好。
  • 雾和烟:代表着模糊与不确定,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欺老眼犹明在”的意思是: A. 不要小看年老者的能力
    B. 年老者的眼睛已经看不见
    C. 老人眼中的世界模糊

  2. 诗中“遥山献画图”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远山如画
    B. 山的颜色
    C. 山的形状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山水诗,描绘自然景色,体现隐逸生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六员外》:韩愈的诗,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者均以山水为题材,杨万里更注重生活的哲理,王维则更具禅意和闲适。
  • 《舟过安仁五首》与《山中杂诗》对比:前者更关注自然与自我感受,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有感(七首) 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三 再用前韵 题明皇幸蜀图 其一 题米氏小景二首 其二 江南弄七首 其一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 竹枝歌 其四 寒夜忽然有怀周紫岩先生遂成口号奉寄且以酬黄柑之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齒字旁的字 筑室反耕 斜气 包含屣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包含暇的成语 黹字旁的字 急先锋 牙字旁的字 饥渴交迫 形神兼备 漫天风雪 缴裹 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坛宅 包含潮的成语 臣字旁的字 三刀 浆水不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