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3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30:31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王安石
君作新台拟岘山,
羊公千载得追攀。
歌锺殷地登临处,
花木移春指顾问。
城似大堤来宛宛,
溪如清汉落潺潺。
时平不比征吴日,
缓带尤宜向此闲。
这首诗是为了裴使君而作,描绘了新建的岘台。你在新台上仿佛要与岘山相媲美,千年后羊公的足迹仍可追寻。歌声在这丰腴的土地上响起,春天的花木在这里生机勃勃。城池像是高耸的堤坝,溪水如同清澈的银河缓缓流淌。如今的安宁时光与昔日征伐吴国的日子无法相比,闲适的时光更适合在这里徜徉。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实施“熙宁变法”,其诗词作品以清新、平易、富有哲理著称。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仕途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岘台的美丽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安宁时光的珍惜,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
王安石的《为裴使君赋拟岘台》是一首典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岘台的自然风光,传达出对友人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新台与岘山的对比,使人联想到高远的理想与追求,紧接着提及羊公的传承,既是对历史的敬仰,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诗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花木移春”和“溪如清汉”,表现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渗透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描绘城池与溪水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最后,诗人以“时平不比征吴日”作结,反映出他对当下和平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希望在安宁中享受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凝练,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友人的敬仰及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闲适生活的珍惜,体现了王安石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羊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环境给人以___的感觉。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时平不比征吴日”是在表达对战争的向往。(对/错)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王安石更注重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而李白则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情壮志。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