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21
九日
作者: 郑孝胥 〔清代〕
天外飞翔莫计程,
登高谁忆旧诗名。
半生重九人空许,
七十残年世共轻。
晚倚无闾看禹域,
端回绝漠作神京。
探囊馀智应将尽,
却笑南归计未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感慨与思考。第一句“天外飞翔莫计程”,意为在高空飞翔的鸟儿,不必去计较飞行的距离;接着,诗人感叹“登高谁忆旧诗名”,即使登高望远,旧日的诗名已无人记起。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感到“半生重九人空许”,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回忆,但人已年过半百,许多承诺却未能实现。接下来的“七十残年世共轻”,点出自己已近古稀,世事如梦,轻易而过。后面几句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倚靠在房门口,眺望大禹治水的地方,感慨“端回绝漠作神京”,即使遥想往昔的辉煌,也只是一场梦幻。最后两句“探囊馀智应将尽,却笑南归计未成”,表达了对自身智慧的感慨,意指自己已无多余的智慧可供使用,而归乡的计划却依旧未能实现,带有几分无奈与幽默。
郑孝胥(1842年-1922年),字景纯,号雨农,晚号沧浪居士,清代诗人、书法家。郑孝胥生活在清末民初,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他的诗作常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重阳节之际,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体现了个人对于岁月流逝、理想未成的深刻思考。
郑孝胥的《九日》通过重阳节这一背景,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无奈,仿佛在叹息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济。诗人在高高的山峰上,回顾自己的一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境遇的无奈。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既是庆祝长寿的日子,也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郑孝胥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象征,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如“天外飞翔”,让人联想到自由与渺小;“晚倚无闾”,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晚景时,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语言优美,情感真切,展现了郑孝胥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探讨了人对时间的感悟、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学反思。
《九日》的作者是谁?
“天外飞翔莫计程”中的“飞翔”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重九”是指哪个节日?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郑孝胥的《九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