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1: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1:57:36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 作者:苏轼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憩。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
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
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
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斋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
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
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
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
在断桥上小憩,脱掉鞋子欣然休息。
瘴气中的花已经繁盛,官柳依旧稀疏细腻。
几位朋友在斜川旁,感叹我年华渐逝。
罗浮馆的凄凉,风吹雨打,墙壁已颓废,
黄冠的僧人常常饥饿,接客时羞愧得无以应对。
仙山在何处呢?归去的仙鹤时常掉落羽毛。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捡拾松黄,想要救治衰老的牙齿。
让禅客们笑我,一场梦却等了千年。
栖息禅院晚间置酒,乡下的水果像蕉子和荔枝那样鲜艳。
斋厨的锅里没有汤,野外的篮子里却有蕙草。
趁着时节嬉游,俯仰之间已然过了这一生。
仍应洗涤业障,再作临水的禊事。
寄书给阳羡的儿子,同时告知我的长兄。
各自努力经营门户,提前把租税缴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且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正月二十四,正值新春之际,作者与儿子及友人游玩,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朋友的情谊,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苏轼的《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断桥、瘴花和疏柳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形成了诗歌的背景。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表达出对年华流逝的忧虑,尤其是“悼叹吾年逝”一句,直接点出时间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在随后的描写中,“凄凉罗浮馆”和“黄冠常苦饥”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诗人以此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诗人表达出对人生短暂与追求永恒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深邃。同时,“嬉游趁时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珍惜当下,享受与友人共度的时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其“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生活、理想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苏轼以其淡泊明志的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黄冠”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斋厨釜无羹”的意思是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仙山”象征理想的境界。(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