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8:42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作者:杨万里
敬亭宛水故依然,
叠障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
倩谁海内裳风烟。
全诗翻译:
清晨经过花桥,进入宣州的边界。
敬亭山下的宛水依旧如昔,
双溪的那一边高低叠障。
谢守的梅树已老去不再生长,
难道要谁来为我送上海内的风烟衣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谢守”提及的是历史上才女谢道韫,这里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追忆。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心境浮躁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晨的时光和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经过花桥、进入宣州的旅途中的所思所感。首句“敬亭宛水故依然”将读者带入诗人熟悉的自然场景,宛如的水流与静谧的山景,传达出诗人对故地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叠障双溪阿那边”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层次感与美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的转折在于“谢守不生梅老死”,谢道韫的梅树已老去,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倩谁海内裳风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而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宛水”)、对仗(如“双溪”与“阿那边”)、意象(如“梅”与“风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敬亭”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
“谢守不生梅老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失落与怀念
c) 疑惑
“倩谁海内裳风烟”中的“海内”指的是哪里?
a) 远方的美好事物
b) 海洋
c) 乡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诗更加注重对人情的思考与感怀,而王维则更专注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