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51
原文展示:
三清今日聚灵官,
玉刺齐抽谒广寒。
执盖冒花香寂历,
侍晨交佩响阑珊。
将排凤节分阶易,
欲校龙书下笔难。
唯有世尘中小兆,
夜来心拜七星坛。
白话文翻译:
今天三清道教的神灵齐聚,
用玉制的工具恭敬地朝拜广寒宫。
手执香盖,花香缭绕,静谧而神圣,
侍者的佩饰在晨光中轻轻作响,显得幽雅。
准备把凤节安排在台阶上却很容易,
而想要写下龙书却困难重重。
唯有世俗的尘埃中小小的兆头,
昨夜我在七星坛前心中默拜。
注释:
- 三清:道教的三位主要神灵,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的居所,常与嫦娥联系在一起。
- 执盖:手握香盖,香盖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香的器具。
- 晨交佩:晨光中佩饰相碰发出的声音。
- 凤节:古代的仪式,象征着高贵和吉祥。
- 龙书:象征着神秘的文书或符咒。
- 七星坛:道教的祭坛,通常在特定的日子祭拜七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公元810—约860年),字景初,号岘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明快著称,擅长描绘道教文化和山水风景。
创作背景: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创作于上元节,正值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诗人在道教的传统中,借助节日的气氛表达自己的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教节日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神圣的祭祀场景,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仰。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三清的聚会,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后面几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祭祀仪式中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面对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纠结。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在复杂的意象中得到了升华,最后引出对世俗的淡然与对心灵的追求,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清今日聚灵官:描绘道教三位主要神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齐聚,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 玉刺齐抽谒广寒:用玉制的工具恭敬地向月宫拜访。
- 执盖冒花香寂历:手握香盖,香气缭绕,表现出祭祀的肃穆与庄重。
- 侍晨交佩响阑珊:侍者佩饰在晨光中发出轻微的声音,增添了场景的灵动感。
- 将排凤节分阶易:准备安排凤节的仪式,暗示了仪式的高贵与美好。
- 欲校龙书下笔难:想要写下神秘的龙书却觉得困难,表现了内心的挣扎。
- 唯有世尘中小兆:在世俗的尘世中,只有微小的兆头可寻。
- 夜来心拜七星坛:昨夜向七星坛默默祈祷,表达了内心的虔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节和龙书比作高贵与神秘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侍者的佩饰具有人性,传达出场景的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与神灵的崇敬,以及在世俗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神圣与内心的挣扎,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清:象征道教的至高无上的神灵。
- 广寒:象征神秘的月宫,代表着超脱的境界。
- 凤节:象征高贵的仪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龙书:象征神秘的智慧与知识,代表着追求真理的渴望。
- 七星坛:象征道教的信仰与祈愿,寄托着对未来的希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三清”指的是哪三位神灵?
- A.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 B.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 C. 佛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
-
填空题:诗中“夜来心拜____坛”中的空缺应填入哪个词?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龙书”是指普通的书籍。(对/错)
答案:
- A
- 七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陆龟蒙的作品在意象上均涉及星辰、宇宙的神秘感,但李白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陆龟蒙则更注重道教文化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