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咏一百首 其一○○ 柳家婢》

时间: 2025-05-04 02:24:15

诗句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4:15

原文展示:

忽见牙郎态,
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
曾是柳家人。

白话文翻译:

忽然见到那位年轻的郎君,我不禁感慨,自己真是失去了身分。没想到这个小婢女,竟然曾是柳家的女儿。

注释:

  • 忽见:突然看到。
  • 牙郎:指年轻的男子,尤其是年轻的士人。
  • 吁嗟:叹息,表示懊悔或遗憾。
  • 失身:失去贞洁或身分。
  • 小婢子:年轻的女仆。
  • 柳家人:柳家的女儿,可能暗指家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华,号谷雨,南宋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与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细腻,作品有《刘克庄集》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反映个人命运及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表达对人际关系和身份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柳家婢》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刻的诗,作者通过对一个年轻郎君和小婢女之间的关系描绘,揭示了身份与命运的变迁。诗的开头“忽见牙郎态”,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慨,似乎在一瞬间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接下来的“吁嗟悔失身”则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悔恨之情,表现了对自己身世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惋惜。

“小婢子”这一称呼,带有一种轻蔑与不屑,但在诗的最后一句“曾是柳家人”却让这个小婢子的人生经历有了新的深度,暗示着她曾经的高贵身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无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身分与命运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见牙郎态:突然看到年轻郎君的样子,暗示对其吸引力的感知。
  • 吁嗟悔失身:表达对自己失去身分的懊悔,强调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不虞小婢子:没想到这个小婢女的身份,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讽刺。
  • 曾是柳家人:揭示了小婢女的身世变化,反映了社会的阶层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小婢子与年轻郎君的身份对比,揭示了社会地位的变化。
  • 暗喻:小婢子曾是柳家人,暗示了命运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身份与命运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牙郎:象征年轻与朝气,代表着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
  • 小婢子:象征底层女性,揭示了她们的命运与社会地位。
  • 柳家:象征着曾经的荣耀与身份,反映出命运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牙郎”指的是: A. 年轻的女子
    B. 年轻的男子
    C. 老年人
    D. 婢女

  2. 诗中“失身”主要表达了: A. 对爱情的失落
    B. 身份的丧失
    C. 生命的结束
    D. 朋友的离去

  3. “曾是柳家人”说明小婢子的: A. 过去的家世
    B. 现在的身份
    C. 未来的希望
    D. 性格特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探讨人生与命运的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对比:

  • 刘克庄《柳家婢》白居易《琵琶行》:两者都涉及个人命运与社会身份的主题,但刘克庄更侧重于身份的转变,而白居易则更关注情感的表达与抒发。两者都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与对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子·渡头犹唱棹歌声 江城子 江城子 其一 新酒初熟 江城子 其二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江城子 东园牡丹盛开二三子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 江城子 尘事鞅掌每与愿违缅怀山林萧散之趣 江城子 戏写姬人领巾 江城子 秋花 江城子 江城子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砻密 少年老诚 整齐划一 赐戟 寡情薄意 万叶 皮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心口如一 凵字底的字 密教 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巷伯 繁鸟萃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