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4: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4:08:34
观江淮名胜图
作者: 王昌龄〔唐代〕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借景抒情。诗中提到他在云山间吟咏,感受到了深邃的美妙。诗中提到的“远公”指的是隐士,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在高处欣赏图画,似乎得到了灵感,随着笔墨的舞动,他的视野逐渐展开,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诗中描绘了荆门的烟雾、赤城的火焰、青翠的山岭,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而“香炉顶”则暗示了某种高洁的境界,然而伴随的却是无声的白猿啸,增添了一丝孤寂。最后,诗人提到渔钓,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借古人安期生的故事,感慨千古荣华的虚无。最后以沧浪的孤舟,表达了对自由孤独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昌龄,字少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擅长抒情。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豪放与细腻的结合,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昌龄游览江淮名胜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王昌龄的《观江淮名胜图》是一首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于一体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淮各大名胜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向往。开头两句以“刻意吟云山”引入,强调了他在吟咏中所感受到的深邃之美。诗人以“远公”来引出隐士生活的理想,展现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淡扫荆门烟”和“明标赤城烧”等意象,展现了江淮的不同风貌,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中的“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更是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意境。
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逐渐引入对孤独生活的思考。提到的“香炉顶”与“白猿啸”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高洁与孤寂的气氛。最后,诗人以“沧浪有孤棹”结束,抒发了对自由、孤独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与追求,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江淮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共存,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昌龄在诗中提到的“远公”指的是谁?
a) 隐士
b) 王昌龄本人
c) 大诗人李白
诗中提到的“香炉顶”象征什么?
a) 低谷
b) 高洁的境界
c) 喧闹的城市
诗人对渔钓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向往
c) 不在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与隐逸生活的乐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王昌龄的诗更为豪放,王维则显得细腻,均体现了唐代诗人的高雅情趣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