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8:03
小子飘零久,羞归总故乡。
无才应哭路,多事悔浮湘。
浪说依刘表,空思绣孟尝。
不如仍麴糵,日日竹林狂。
这位年轻人漂泊流浪已久,感到羞愧无法回到故乡。
自己无才无能,路途上只能自叹自哭,心中多有懊悔,感到在湘水之畔的浮沉。
空谈依附于刘表,白白思念绣衣的孟尝君。
不如继续酿酒,日日在竹林中狂欢。
吕师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号真庵,籍贯不详,曾在官场任职,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三》写于吕师濂流浪生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羞归”与“飘零”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身处他乡,却因无才而感到自卑,路途上的孤独与无助让他倍感痛苦。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刘表和孟尝君,表面上看似在追求名士的荣耀,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理想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则转向一种积极的态度,选择在竹林中酿酒、狂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另一种超然态度。这种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才华的自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最终对简单生活的选择,形成了一种从悲至乐的情感基调。
诗中“羞归总故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感情?
A. 想念
B. 羞愧
C. 向往
D. 失望
“无才应哭路”中“无才”指的是诗人什么?
A. 没有财富
B. 没有名声
C. 没有才华
D. 没有朋友
诗人最终选择“日日竹林狂”的态度是什么?
A. 逃避现实
B. 对生活的放纵
C. 追求名利
D. 享受自然
吕师濂与王维在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高远,而吕师濂则更多展现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