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1:05
题宣义池亭
唐代:姚合
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
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
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
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
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
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
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
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
春天来到池亭,景色温暖而鲜艳。
寻花问柳不觉得疲惫,欣赏美景时也愿意停下。
细草如同凌乱的头发,幽静的鸟儿鸣叫如同弦乐在奏。
苔藓的纹理像古篆文字,石头的颜色仿佛学习了秋天的气息。
花落了可以漂浮在酒中,浮萍开放着能避开小船。
短暂的到来反而更加急切,久留则可成仙。
竹笋从台阶间冒出,垂藤则倾斜着压向树木。
这一生应该多去看一看,自己却觉得买不起这样的美景。
姚合,字子文,号法崇,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0年,卒于公元846年。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写意诗。
《题宣义池亭》创作背景与作者生活的环境有关,诗中表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的生机,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题宣义池亭》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展现了姚合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春入池亭好”引入,给人一种温暖、愉悦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接下来,诗人通过寻芳和逐胜,表达了游玩的乐趣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描写细草和幽禽的句子中,姚合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细草乱如发”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幽禽鸣似弦”则通过声音的比拟,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富有韵味的氛围。接下来的苔文和石色,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细腻和古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
在诗的后半部分,姚合转向对人生的思考,“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引发了对生命短暂与追求长久安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的“自计买无钱”则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向往,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哲思。
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春天的美景与人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细草乱如发”在描绘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