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1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10:57
沈水销红,屏山掩素。
锁窗醉枕惊眠处。
芰荷香里散秋风,
芭蕉上鸣秋雨。
飞阁愁登,倚阑凝伫。
孤鸿影没江天暮。
行云懒寄好音来,
断云暗逐斜阳去。
水面上,红色的花朵逐渐凋落,屏风似的山峦掩映着淡雅的色彩。
窗户紧锁,沉醉于梦中却被惊醒的地方。
在芰荷的香气中,秋风轻轻散开,
芭蕉叶上响起了秋雨的声音。
飞阁之上,愁绪满怀,倚着栏杆凝视远方。
孤独的鸿雁影子消失在江天的黄昏。
行云懒得传来美好的音信,
而断云则悄悄追逐着斜阳的余晖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不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与许多古典诗词相通,如秋天的孤寂与愁苦等主题常见于唐宋时期的诗作中。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人雅士兴起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愁。开篇“沈水销红,屏山掩素”,以水面上凋落的花朵和掩映的山峦,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伤感的画面。诗中的“锁窗醉枕惊眠处”更是传达了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惊醒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芰荷香里散秋风,芭蕉上鸣秋雨”则通过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尤其是“芭蕉上鸣秋雨”,声音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雨的细腻与令人心动的孤独感,进一步深化了情绪的层次。
“飞阁愁登,倚阑凝伫”这一句,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生发出无尽的愁绪,似乎在思考人生的种种。最后的“孤鸿影没江天暮”,让人联想到孤独的鸿雁在黄昏中消失,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归。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愁苦而又美丽的意境,令人深思。诗人用简单而又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令人赞叹。
逐句解析:
沈水销红,屏山掩素。
锁窗醉枕惊眠处。
芰荷香里散秋风,
芭蕉上鸣秋雨。
飞阁愁登,倚阑凝伫。
孤鸿影没江天暮。
行云懒寄好音来,
断云暗逐斜阳去。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例如“秋雨”在芭蕉上“鸣”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突显孤独与愁苦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失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沈水销红”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水面
B. 花朵
C. 夕阳
“锁窗醉枕惊眠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梦中的安宁
B. 现实的惊醒
C. 高兴的心情
在诗中,“秋雨”是如何被描绘的?
A. 细腻而温柔
B. 狂暴而猛烈
C. 忽然而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