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时间: 2025-04-26 01:39:53

诗句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9:53

原文展示: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白话文翻译:

夕阳刚刚越过西岭,山谷之间瞬间黑暗降临。
松树下的月光带来了夜晚的凉意,清风和泉水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樵夫归家已近尽头,烟雾中的鸟儿也开始安静下来。
我期待的朋友还没有到来,孤单的琴声在小路旁等待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过,穿过。
  • :瞬间,突然。
  • :黑暗,夜晚。
  • :产生,带来。
  • 欲尽:几乎要结束。
  • :栖息,停留。
  • 孤琴:孤独的琴,指一把琴。

典故解析:

  • 松月:象征清冷的夜晚,表达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樵人:隐喻生活的朴实与归家的人生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在业师山房的日子。他期待好友丁大前来相聚,但因对方未至而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得以展现,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对夕阳、山谷、松月、清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山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体验到一种孤独的等待,这种情感在最后两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诗的开头“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描绘了日落西山的景象,瞬间的黑暗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这也暗示了诗人在等待中所感受到的时光无情。接下来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和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同时又隐隐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描绘了傍晚归家的场景,樵夫和鸟儿的归宿象征着生活的归属感,而诗人却在此时更显孤独。最后一句“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将诗人的期待与孤独结合在一起,琴声的孤单与等待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和友情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阳度西岭:夕阳穿越西边的山岭,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2. 群壑倏已暝:群山谷地瞬间被黑暗笼罩,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之快。
  3. 松月生夜凉:松树下的月光带来了夜晚的凉意,描绘出清冷的夜晚氛围。
  4. 风泉满清听:清风带来的泉水声响彻耳边,营造了静谧的环境。
  5. 樵人归欲尽:樵夫们快要归家,象征着一天的忙碌即将结束。
  6. 烟鸟栖初定:烟雾中的鸟儿开始安静下来,暗示着夜晚的来临。
  7. 之子期宿来:我期待的朋友还没有到来,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与失落。
  8. 孤琴候萝径:孤独的琴声在小路旁等待,象征着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结合,营造出诗意。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现象如“风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诗句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独处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松月:代表清幽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樵人:象征勤劳与归属感。
  • 孤琴: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阳度西岭”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朋友的到来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2. “孤琴候萝径”中“孤琴”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孤独
    • B. 友谊的美好
    • C. 自然的声音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友谊的期待与孤独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深远。
  • 《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与孟浩然的孤独等待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集》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夕阳度西岭,群壑(hè)倏(shū)已暝(míng)。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qiáo)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jìng)。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满庭芳·张沚莼丈索观近词,见和闰清明作,依韵赋答,感音而言,不自知其凄咽也 满庭芳 自咏 满庭芳 武当降笔 依托辛天君,见呜鹤余音卷 满庭芳·题江云卿墨梅册子,并送调宰德化 满庭芳 和盛吟皋感赋原韵 满庭芳 初夏 满庭芳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陈仲弘副总理过上海博物馆观画,因约畅谭,赋此纪之 满庭芳 晨起闻卖花声,知安排作七夕矣 满庭芳 赠出家 满庭芳 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生一梦 夕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夕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月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木心石腹 就任 识时知务 选言判断 厮辏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提手旁汉字大全_轻松掌握提手旁生字 曝腮之鱼 二十三画汉字大全_详细解析二十三画汉字及其书写技巧 气字旁的字 丑乖 包含廉的成语 田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田字旁的字 集邮册 龠字旁的字 持蠡测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