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3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春天在沙滩边归来,绿窗前仍然唱着留住春天的歌。
我问春天在哪里,花儿已落,黄莺也无言以对。
心中思念渺渺,烟雾中树影朦胧。
西楼傍晚,帘外细雨,梦中我去寻春。
该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思念与惆怅,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慨。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
该词创作于长安,表达了春天的短暂与逝去,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渴望。正值春季,诗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却又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惆怅。
《点绛唇·长安中作》是一首表达春天情怀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开篇“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便以春天的归来引入,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然而,随即转入对春天的思考与追问,“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此句不仅表现了春天的逝去,也渗透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与失落。诗人在烟雾中寻访树影,表现出对现实的迷茫与对春的渴望,西楼的细雨更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无情与人的无奈。
全词的意象运用非常精妙,沙、绿窗、烟、树、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交织。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全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短暂时光的惋惜,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绿窗”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热情
D. 冬天的寒冷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
A. 期待
B. 失落与惆怅
C. 无所谓
D. 欢欣
“一帘疏雨”中的“疏”字表现了什么?
A. 雨大
B. 雨细
C. 雨急
D. 雨轻
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元好问的《点绛唇》在表达情感上更为细腻,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都以春天为题材,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