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点绛唇·痛负花朝》

时间: 2025-07-12 06:49:36

诗句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

故园春早。

红雨深芳草。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

西归好。

一尊倾倒。

气去声与花枝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6:49:36

原文展示

点绛唇·痛负花朝
元好问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
故园春早。红雨深芳草。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
西归好。一尊倾倒。
气去声与花枝恼。

白话文翻译

痛苦地辜负了花朝的美好时光,现在已是春末,但春天仍在长安的道路上。故乡的春天早已来临,细雨洒落在芳草之间。愁苦中花儿绽放,愁苦中花儿也渐渐凋零。西归的路上是多么美好,举杯痛饮,将所有的忧愁倾倒。我的心情随着气息消散,与花枝一同愤怒。

注释

  • 痛负:痛苦地辜负,指对春天的美好时光未能珍惜。
  • 花朝:指的是花卉盛开的时节,象征春天的美好。
  • 长安道:长安是古都,春天的气息仍在路上。
  • 故园:故乡,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红雨:细雨,象征着春天的滋润。
  • 芳草:指美丽的草地,象征生机。
  • 愁里花开:在愁苦中花朵依然绽放。
  • 西归:指返回故乡的路程。
  • 一尊倾倒:举杯痛饮,倾倒酒杯,象征着酬愁。

典故解析

“花朝”是中国古代文人所称的春天,常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美好时光。长安则是唐朝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历史。诗中多次提及“愁”,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民,元代诗人,兼擅词曲,尤以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表达情感,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作者心中充满伤感与无奈,借助春天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哀痛。

诗歌鉴赏

《点绛唇·痛负花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词作。词中通过对春天与花开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开头“痛负花朝”即揭示了主题,诗人因未能把握花朝的时光而感到痛苦。接着,词中提及“长安道”,表达了对繁华与美好的回忆,同时又与故乡的春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作者的内心挣扎。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一句,愁苦包围着花的绽放与凋零,既是春天生机的象征,也暗含人生的无常。最后一段“西归好。一尊倾倒”,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遗憾交织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追思。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春天美好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元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痛负花朝:表达对春天的遗憾与痛苦,感叹没有珍惜这段美好时光。
  • 半春犹在长安道:春季已经过了一半,且长安的春天仍在继续,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
  • 故园春早:故乡的春天来得更早,愈加突显出与故乡的距离和孤独感。
  • 红雨深芳草:描绘春雨滋润大地的美景,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在愁苦中,花儿绽放又凋零,象征着人生的无奈与无法逃避的愁苦。
  • 西归好:表达对归乡的向往,向往故乡的美好。
  • 一尊倾倒:举杯痛饮,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释怀。
  • 气去声与花枝恼:气息与愁苦交织,暗示内心的痛苦与对生命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的时光,借花来象征生命的短暂。
  • 拟人:花与愁苦的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词句的对称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愁苦的反思,展现出人们在时光流逝中无奈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生命的美好。
  • :代表生机与希望,亦暗含流逝的时间。
  • 长安:象征繁华与历史,反映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 :象征忘愁与释怀,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痛负花朝”中的“痛负”意为: A. 珍惜
    B. 辜负
    C. 忘记

  2. “愁里花开”这句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无奈

  3. “西归好”中“西归”指的是: A. 向东旅行
    B. 返回故乡
    C. 前往长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现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点绛唇·痛负花朝》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达对时光的珍惜与感叹,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的情感波动。两首诗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元好问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书寄白波张景真辇运 去事吟 代书寄友人 乐物吟 首尾吟 其二十七 首尾吟 其一一六 答李希淳屯田三首 大易吟 游山三首 其一 不愿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篇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绳捆索绑 日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渺无影踪 洒酽春浓 焚铄 古已有之 东荡西除 厂字头的字 覆陷 盐课提举司 排灌 大字旁的字 挥斥八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