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宝应舟中》

时间: 2025-05-04 00:35:11

诗句

海上归槎迥,淮南返棹轻。

湖茭添客馔,堤柳入诗情。

兴废徒怀古,关河正洗兵。

翻悲身历碌,终是绊浮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5:11

原文展示:

海上归槎迥,淮南返棹轻。
湖茭添客馔,堤柳入诗情。
兴废徒怀古,关河正洗兵。
翻悲身历碌,终是绊浮名。

白话文翻译:

在海上归来的船只远远地漂泊,淮南的行舟轻轻地划动。
湖中的水草为客人增添了美味的佳肴,堤岸的柳树则带来了诗意的情感。
兴衰更替只是在怀念古人,而关河之地如今正洗刷着铠甲和兵器。
我翻身感到悲伤,身处艰难的境地,最终也只是被浮名所绊。

注释:

  • :指木筏,舟船的意思。
  • :划船的桨,指行船。
  • 湖茭:水边的植物,这里指可以食用的水生植物。
  • 堤柳:堤岸上的柳树,象征着柔美的景色。
  • 兴废:指兴盛与衰败,历史的更替。
  • 关河:指边关的河流,通常与军事有关。
  • 洗兵:洗刷兵器,意味着准备出征或战斗。
  • 翻悲:感到悲伤,翻身常用作“翻身起床”之意,强调状态的变化。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兴废徒怀古”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历史观,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关河正洗兵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哲思的结合,表现出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锡珍,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其诗风多关注自然与人事,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感情,作品多具有抒情与哲理的双重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及战争影响。诗中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感受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宝应舟中》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作品。诗人在舟中,面临着自然的美景与历史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描绘了归舟的宁静与轻盈,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然而,随后的描写转向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特别是“兴废徒怀古”,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的历史感,诗人似乎在追问什么是历史的价值。

结尾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诗人感到悲伤与无力,最终被浮名所困扰。这种情感的转变,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挣扎和对自我的追寻,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意境上结合了自然与历史,情感上则交织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上归槎迥:描绘海上的归舟,景象开阔,似乎带有一种孤独感。
  2. 淮南返棹轻:淮南的舟行轻快,形成对比,暗示轻松与自在。
  3. 湖茭添客馔:水草为客人提供美味,展现自然的馈赠与人情温暖。
  4. 堤柳入诗情:柳树映入诗人的情感,象征着诗意与柔情。
  5. 兴废徒怀古:反思历史的兴衰,表明对过去的怀念。
  6. 关河正洗兵:暗示现实的动荡与战事,历史的重负。
  7. 翻悲身历碌:感到悲伤,身处艰难的境地,强调无奈。
  8. 终是绊浮名:最终被名声所困扰,表现对浮华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上归槎迥,淮南返棹轻”采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增强诗意。
  • 意象:通过“湖茭”、“堤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优美而又沉思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思考,展现了对浮名与世事的无奈与反思,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归属与漂泊。
  • :柔美与诗意的象征,代表感情的寄托。
  • 湖茭:自然的馈赠,代表人际关系的美好。
  • 关河:历史的重负与现实的焦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上归槎迥”中的“槎”指什么?

    • A. 船
    • B. 木筏
    • C. 渔网
    • D. 流水
  2. 诗人感叹“兴废徒怀古”,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赞美
    • B. 对历史变化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个人成就的骄傲
  3. 诗中提到的“堤柳”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 A. 刺激
    • B. 忧伤
    • C. 诗意与柔情
    • D. 战争

答案:

  1. B. 木筏
  2. B. 对历史变化的无奈
  3. C. 诗意与柔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宝应舟中》都涉及旅行与自然的描写,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同样以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与江水,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写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送王历阳以右曹赴阙) 高阳台 柳遇画王玄珠兰雪堂图卷 高阳台 马湘兰致王百谷八札卷,为钱镜塘题 高阳台·和茗簃韵 高阳台 和清如用玉田原韵 高阳台 秋感次韵彭郎 高阳台 高阳台 盛元过津,酒后泛舟水上同赋 高阳台 戊辰岁除 高阳台 艺园话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衣送酒 包含鹗的词语有哪些 释嫌 嘴硬心软 西凉乐 鳥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神雀 波罗塞戏 韩信将兵 矮子队里选将军 包含娼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吊子 蠢迪检押 己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