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火后寄诠老》

时间: 2025-04-27 09:29:19

诗句

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在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9:19

原文展示

火后寄诠老
作者: 木待问 〔宋代〕

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在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思考与感慨。在高空中,仿佛是身处九霄之上,四周的景象如同错综复杂的街道。西边的城池像是黔地的茅屋,东边的集市已经堆满了砖块。隐居的地方仅能容下膝盖,心意则在繁华的市井中自得其乐。老天并未眷顾我,与我一同遭遇困境。人生中有过一片山水,我却从未相信天地的狭隘。最终,我感到困顿,万千烦恼聚集在黄昏时分。仰望宇宙,处处都是可归之处。可我这小小的身躯,来回仰望却感到空间的压迫。眼前的事情如火如荼,快意已化为心底的焦灼。如今我在这荒野间,曾经的过往已成了浮云。我又有什么呢?为何还要困惑于身外之事?我们相逢是否能共享这一方山水?不妨试试看九年的墙壁。

注释

  • 搀枪:此处指代的可能是“持枪”,形容气势高昂。
  •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象征理想或远方。
  • 黔庐:指西城的茅屋,象征朴素的生活。
  • :砖块,形象描绘了东边集市的繁华。
  • 隐市:指隐居于市井,表现生活的安逸。
  • 编户:指平民百姓,反映出社会的底层。
  • 丘壑:山水,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木待问,字不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关注人生哲理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火后寄诠老》创作于诗人经历人生波折后,反思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火后寄诠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其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开头的“搀枪堕九霄”引人入胜,创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随后的“列缺乱阡陌”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复杂而繁忙的生活场景中。这种对比的手法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进行对比,揭示了他所感受到的压迫感与孤独感。

在诗中,诗人通过“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局限与自得。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特别是“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的无奈与对宇宙广阔的向往。

结尾部分“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探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搀枪堕九霄:把枪扔进九霄,象征放下世俗的争斗与欲望。
  • 列缺乱阡陌:四周景象错综复杂,反映生活的繁琐与混乱。
  •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对比生活的简陋与繁华,体现了诗人的迷茫。
  • 幽栖仅容膝:隐居的空间狭小,暗示诗人的心灵受限。
  • 天公不我相:老天没有眷顾,表达对命运的不满与愤懑。
  • 万虑集中夕:黄昏时分万千烦恼汇聚,反映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 鄙夫六尺躯:自谦的同时,展现出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 野子今兀然:对荒野的无奈与孤独感的表露。
  • 而复身外惑:对身外之事的困惑,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试面九年壁: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霄”比喻理想与高远,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排比:加强情感的层次感,展现诗人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追求。同时,诗歌也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九霄:象征理想与自由。
  2. 黔庐: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
  3. 隐市: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
  4. 丘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渺小。
  5. 六尺躯:象征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搀枪堕九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追求理想
    B. 放下世俗
    C. 迷茫无助
    D. 享受生活

  2. 诗人提到的“幽栖仅容膝”暗示了什么? A. 生存空间狭小
    B. 情感的丰富
    C. 自然的美好
    D. 社会的复杂

  3. “相逢肯分山”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什么看法? A. 渴望连接
    B. 追求独立
    C. 怀念过去
    D. 感到孤独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火后寄诠老》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无奈,但前者更侧重于忧国忧民之情,后者则偏向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唐宋诗人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十一日雨 清明怀成父 六月十一夜简孙子肃子仪 避雨入总持寺谒澹台子羽墓 新淦道中呈运使钱侍郎 寄怀子进昆仲三首 湖洲赠别刘叔骥昆仲 杨录事以仆与孙温叟唱酬韵作诗见贻又用仆与 实相书院 雪中四诗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恬不知羞 魚字旁的字 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蛙 乚字旁的字 闭门不出 鸹鸧 包含淹的词语有哪些 顽铁生辉 殊致同归 思遟 寸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包含嗔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一言订交 元储 南棹北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