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0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02:32
西圃连平野,编篱作蔽墙。
疏桐方向暖,密竹未成行。
四面渔樵入,经年风雨狂。
渐看春意好,花发读书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场景。西边的园圃与平野相连,篱笆围成的墙壁遮挡住了视线。稀疏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显得温暖,而密集的竹子尚未成行。四周的渔夫和樵夫常常来此,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渐渐地,我看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花儿在读书的地方绽放。
陈遇夫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气息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悠远。
《桐洲杂诗》系列反映了作者在江南水乡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创作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景象,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桐洲杂诗 其三》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宁静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典雅的乡村场景。开篇的“西圃连平野,编篱作蔽墙”展示了乡村的恬淡,篱笆的编织仿佛将外面的喧嚣隔绝,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细节,稀疏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显得温暖,而密集的竹子尚未成行,显示了春天的气息正在逐渐来临。
“四面渔樵入,经年风雨狂”一句,通过渔夫和樵夫的出入,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们对自然的依赖。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乡村的生活依然如故,给人以坚韧的力量。
最后的“渐看春意好,花发读书堂”不仅是春天的到来,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读书堂中,花儿的盛开象征着知识和希望的绽放,表现了诗人对文化和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编篱”是指什么?
A. 篱笆
B. 墙壁
C. 树木
“四面渔樵入”中的“渔樵”指的是哪些人?
A. 渔夫和樵夫
B. 农夫和商人
C. 学者和诗人
诗中提到的“花发”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知识的增长
C. 春天的到来
可以将陈遇夫的《桐洲杂诗 其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象,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归属感和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