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4:50
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
女子在军今莫问,君王愎谏向来多。
最怜秋雨添狐穴,谁与春醪酹棘窠。
一朽何须论异域,寄声青冢太媕婀。
在酒杯前,我唱着这悲伤的歌,千古的英雄恨意依然未曾消磨。
如今军中女子不必再问,历代君王对谏言的愤怒总是很多。
最可怜的是秋雨浸湿了狐狸的洞穴,谁能与春酒一起浇灌荆棘的窝。
即便一切已经朽坏,又何必去论及远方的异域呢?寄托心声于青冢之上,实在是太过柔婉。
作者介绍:潘柽,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潘柽在游历中经过虞美人墓时的感慨,结合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女儿身的悲剧,反映出对英雄与女性命运的思索。
整首《过虞美人墓》透过对虞美人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无奈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首句以“樽前一曲奈何歌”开头,既营造出酒宴的氛围,又引发了对历史的追忆。接着提到“千古英雄恨不磨”,强调了历史英雄即使在时间的流逝中,仍然保持着对命运的愤怒与不甘。
“女子在军今莫问”一句,直接指向历史上虞美人的悲惨命运与女性在战争中的无奈,展现了对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而“君王愎谏向来多”则揭示了政治与权力之间的矛盾,谏言被愤怒压制的现象,展现了政治的黑暗与复杂。
后两句中“最怜秋雨添狐穴”,用秋雨和狐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对于生命与命运的感叹。最后一句“一朽何须论异域”,则将思绪扩展至生命的意义,强调即使一切都已过往,仍然要珍惜生命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表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奈何歌”是指什么?
“千古英雄恨不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女性在军中的处境持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对比《过虞美人墓》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同样涉及女性命运与历史,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潘柽则更关注历史的厚重与命运的无常。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