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08
《出自蓟北门行》
作者:李白〔唐代〕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疆的战斗情景。敌军阵营在北荒横亘,胡人的星辰在空中闪耀。急速的羽书像电闪一样传来,白昼的烽火连绵不断。虎竹急需救援,战车已经整装待发。明主心里不安,按剑而坐,心情激荡。推举猛将出征,旗帜高高升起,战斗即将开始。士兵的气势如虹,杀气冲天。部队在赤山下列阵,营地在紫塞旁边。孟冬时节,沙风呼啸,旗帜因风而凋落。悲伤的号角声在海月下响起,征战的衣服在寒霜中卷起。挥刀斩杀楼兰,拉弓射向敌王。单于被彻底平定,敌人纷纷逃亡。战胜后归报天子,歌唱着回到咸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热爱自由,不拘一格,作品风格豪放奔放,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哲理以及历史英雄。
创作背景
《出自蓟北门行》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此时,边防形势严峻,李白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渴望。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战争的关注,以及对明主出征的期待。
《出自蓟北门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整首诗从开头到结尾,展现了边疆战斗的紧迫和壮烈。诗中描绘的“虏阵”、“胡星”、“羽书”等意象,生动地传达出敌人逼近的危机感。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表达了对明主的期待和对战斗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随着诗句的推进,战斗的画面愈加清晰,逐渐从静态的准备转向动态的激烈。
诗中“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展现了战斗的决绝和勇猛,体现了士兵们为了保家卫国的决心。最后以“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收尾,表达了胜利后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不仅是在描写战斗,更是在表现一种豪放的爱国情怀。李白通过对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展现边疆战斗的壮烈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英雄的向往。李白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传达出勇敢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胡星”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军队?
A) 汉族
B) 胡人
C) 藏族
D) 满族
“收功报天子”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胜利的自豪
B) 对敌人的仇恨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战斗的厌倦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中的“楼兰”指的是:
A) 一种兵器
B) 一个地名
C) 一位将领
D) 一种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从军行》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战争的场景,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壮阔的战斗情景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昌龄则更注重描绘战士的孤独与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