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43
《宿丹崖翁宅》
作者: 元结 〔唐代〕
扁舟欲到泷口湍,
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
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
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
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
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
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
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
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
却望丹崖惭复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来到丹崖翁的家,面对湍急的水流,虽难以靠岸,却期待与翁共度欢乐时光。诗中描写了丹崖的亭子和清泉,清泉在树林间流淌,如白鸟翱翔。时常有雾雨随风而来,湿润了庭院。丹崖翁热爱这里的山水,放弃官职多年在此安居。他的儿孙们划船送酒,翁醉酒高歌,诗人希望也能和他游玩,学习他在船上酩酊大醉的快乐。而那些官吏虽忙于公事,却只能羡慕这份自在。
作者介绍:元结,字公度,号天池,唐朝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宿丹崖翁宅》通过描绘与丹崖翁的相聚,展现了诗人对悠闲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春水湍泷”、“寒泉”、“白鸟”等,构建了一个美丽的山水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的丹崖翁是隐士的象征,他放弃官职,选择在丹崖过着淡泊的生活,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通过与翁的交往,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当时官场腐败、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这种向往显得愈发珍贵。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逐句解析: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诗人乘舟欲靠近水流湍急的地方,但春水的急流使得行舟困难,传达出自然的无情和对人的挑战。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诗人决定在丹崖下停泊,期待与居住在此的翁共享欢乐,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友谊的渴望。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描绘了丹崖亭子建在高崖上,山中泉水从竹子间流出,展现了自然的清幽景致。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
清泉在树梢间流淌,如同白鸟在林间飞舞,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的灵动。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描述了雾雨随风而来,湿润了人的衣物,表现出自然的变幻和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描绘了丹崖翁热爱这片山水,放弃官职在此定居,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描写了翁的儿孙们划船带酒,翁在醉酒中高歌,表现出一种欢快的生活场景。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诗人希望能辞官与翁一起游玩,学习翁在船上醉歌的洒脱,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愿望。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官吏们忙于公事,却未能获得如翁般的自在,感到羞愧,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泷口湍”指的是:
A. 水流湍急的地方
B. 平静的湖面
C. 高山之巅
D. 森林中的小溪
丹崖翁选择隐居的原因是:
A. 贪图富贵
B. 热爱山水
C. 忍受官场压力
D. 以上皆是
诗人希望向丹崖翁学习的内容是:
A. 诗歌写作
B. 生活哲学
C. 醉酒高歌
D. 钓鱼技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