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时间: 2025-07-27 09:47:21

诗句

苦衷难说。

千日生离毋死别。

泪洒丝丝。

闷到安排只有诗。

英容像在。

凝对双眸思友爱。

风自呜呜。

疑是窗前正唤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47:21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作者: 黄绮

苦衷难说。千日生离毋死别。
泪洒丝丝。闷到安排只有诗。
英容像在。凝对双眸思友爱。
风自呜呜。疑是窗前正唤吾。

白话文翻译:

这份苦衷难以诉说。经过千日的生离,未必是死别。
泪水一滴滴洒落。闷闷不乐到只能用诗来表达。
她的英俊容颜仿佛仍在。凝视着双眸,思念着友爱的情感。
窗外的风呜呜作响,仿佛是在呼唤我。

注释:

  • 苦衷:内心的苦恼与难言之隐。
  • 千日生离毋死别:形容长时间的分别并不一定是生死的绝别。
  • 泪洒丝丝:形容泪水细细洒落,表达悲伤。
  • 安排:安放,放置。
  • 英容:美丽的容貌。
  • 凝对双眸:深情地对视。
  • 疑是窗前正唤吾:怀疑窗外的风声是在呼唤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代诗人,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常关注于人际关系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在经历离别、思念等情感时的心境。时代的快速变迁和人际关系的疏远使得离别成为常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情感深切的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勾勒出一种思念与离别的氛围。诗中前两句“苦衷难说。千日生离毋死别。”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苦闷与离别的无奈,生离死别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伤。接下来的“泪洒丝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情感的倾泻,细腻的“丝丝”描绘让人感同身受。

在表达思念之情的过程中,诗人用“英容像在”来回忆过往的美好,仿佛那个人的形象仍在眼前,情感的共鸣在此刻被放大。最后一句“风自呜呜。疑是窗前正唤吾。”则通过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呼唤形成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蕴含了对友情、爱情的思考,表达了人在面对失去时的无奈与坚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衷难说:直接表达内心的苦楚难以言表。
  2. 千日生离毋死别:强调长久的离别感比死别更让人痛苦。
  3. 泪洒丝丝:用细腻的描述传达出伤心的情感。
  4. 闷到安排只有诗:在苦闷中,诗成为唯一的情感寄托。
  5. 英容像在: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情感的深厚。
  6. 凝对双眸思友爱:深情凝视,思念之情涌动心间。
  7. 风自呜呜: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孤独感呼应。
  8. 疑是窗前正唤吾:将风声与内心的渴望结合,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泪洒丝丝”展现泪水的细腻和情感的深刻。“风自呜呜”则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共鸣者。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情感中的脆弱与无奈,表现了对友爱与美好回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泪水:象征着悲伤与离别。
  • 风声:代表着自然的呼唤与内心的孤寂。
  • 双眸:意象中蕴含了深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苦衷难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苦涩
    C. 无奈

  2. “泪洒丝丝”中的“丝丝”指的是什么?
    A. 泪水的数量
    B. 泪水的细腻
    C. 泪水的颜色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念,但更多的是借酒抒怀,情感更为奔放。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思念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情感更为宽广与哲理。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现代诗歌解析与赏析》
  3.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十劝) 减字木兰花(九劝) 减字木兰花(三劝) 减字木兰花(谢人和词) 念奴娇 其四 水调歌头 满庭芳(立春生日) 醉落魄 减字木兰花 顾亭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欢呼雷动 黍字旁的字 包含僧的成语 迁善去恶 木字旁的字 嘉福 牛字旁的字 疾俗 信誓旦旦 招事惹非 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香埋 页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棘枣 金徽玉轸 轮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