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07
仲夏始雷
作者:苏辙(宋代)
阳气溟蒙九地来,
经春涉夏始闻雷。
麦禾此去或可望,
桃李向来谁使开。
号令迍邅人共怪,
阴阳颠倒物应猜。
一声震荡虽惊耳,
遍地妖氛未易回。
这首诗描绘了仲夏时节雷声初响的景象,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春天的气息经过漫长的夏季终于听到了雷声。麦田和禾苗的生长情况或许可以期待,而桃李的花开又是谁在主宰呢?人们在这个时刻感到困惑,阴阳的变化让万物变得难以捉摸。雷声虽响亮,但周围的妖气依旧难以消散。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作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仲夏时节,正值雷雨季节的开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以及对人世间事物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迷惑。
《仲夏始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阳气溟蒙九地来”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阴郁的氛围,暗示着夏季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随着雷声的响起,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内心的迷惑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提到的“麦禾此去或可望,桃李向来谁使开”,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既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又流露出对自然法则的疑问。这种对自然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探索,带有一丝哲学的思索。
最后两句“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则回归到人类生活的现实,尽管雷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妖气却依旧存在,暗示着社会动荡与人心的不安。整首诗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人心,情感真切,意象丰富,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仲夏时节的雷声,引发对自然变化的思考,反映出人对命运的迷惑与不安,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阳气溟蒙”指的是什么状态?
诗人对桃李花开的态度是?
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