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9:01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
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干。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
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
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在城东的泗水边,水面平滑如席;
城头远处的山峦,正衔接着落日的余晖。
轻舟划动,橹声带起阵阵微风,
渺远的江湖上,波动着色彩的变化。
中间的小洲上,石头纵横交错,
向南流去的清波,水面已经泛白。
岸边的怪石形状如牛马,
船尾与岸边相衔接,谁敢轻易靠近?
无人出没的瞬间,我却立在沙滩上,手足干燥。
客船迟迟未能靠岸,吴牛回首望着良间关。
风波涌动,水面尚未触及,
归来后又有什么事是艰难的呢?
楼中号角声起,烟雾未曾升起,
出城骑上快马,催促你赶快回家。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与其兄共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辙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他的诗歌常以景抒情,表达对家国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悟。
该诗创作于苏辙陪伴友人游览百步洪的过程中,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以及他对人生和归途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江湖的向往,同时也隐藏着对归家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无奈。
《陪子瞻游百步洪》通过描绘江湖的自然景色,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辽阔的意境。开篇“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以平静的水面和落日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轻舟鸣橹自生风”与“江湖动颜色”,突出舟行江湖所带来的动感和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又转向对归途的思考,特别是“归来何事尝艰难”的反思,表现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归属感的深邃思考,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美感。
最后,结尾处的“出城骑火催君还”,一方面表现了对友人的召唤,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对归家的迫切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辙深厚的诗歌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江湖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归途的艰难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心中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泗水”位于哪个方向?
“轻舟鸣橹自生风”中“鸣橹”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吴牛”象征着什么?
答案: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对比,苏辙的《陪子瞻游百步洪》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归属的渴望,而王安石的作品则更侧重于描写归途的情感与思考。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