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6:23
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
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东奔西跑,忙忙碌碌过了半生,中年人为什么要逃避声名?才华横溢的人中,竟没有一个能吃饱饭,突然间心生慈悲,不再与人争斗。
“声名”在古代文人中有着重要地位,追求声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质疑名声的价值和追求的意义。
龚自珍(1792-1841),字定甫,号佩弦,晚号香袭,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继承了唐诗的风格,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追求名利和地位的质疑。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用“东抹西涂”描绘了人生的忙碌与无序,反映了他对中年人避开声名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的“才流百辈无餐饭”更是揭示了才华与生存之间的矛盾,尽管有才华的人众多,却难以获得生计,显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冷酷。最后一句“忽动慈悲不与争”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从对名利的追逐转向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表明他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选择放下争斗,寻求心灵的宁静。这充分体现了龚自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迷茫和对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转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中“东抹西涂”比喻什么?
诗人为何选择“忽动慈悲不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