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十三》

时间: 2025-04-27 23:56:23

诗句

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

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6:23

原文展示:

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
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白话文翻译:

东奔西跑,忙忙碌碌过了半生,中年人为什么要逃避声名?才华横溢的人中,竟没有一个能吃饱饭,突然间心生慈悲,不再与人争斗。

注释:

  • 东抹西涂:比喻做事情的忙乱和无序,像是在东边涂抹,西边涂抹一样。
  • 避声名:避开声誉和名声,指不愿被他人所知。
  • 才流百辈:指有才华的人在众多竞争者中,鲜有人能获得生计。
  • 忽动慈悲:突然产生了同情心,心中怜悯他人。
  • 不与争:不再和他人竞争。

典故解析:

“声名”在古代文人中有着重要地位,追求声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质疑名声的价值和追求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定甫,号佩弦,晚号香袭,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继承了唐诗的风格,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追求名利和地位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用“东抹西涂”描绘了人生的忙碌与无序,反映了他对中年人避开声名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的“才流百辈无餐饭”更是揭示了才华与生存之间的矛盾,尽管有才华的人众多,却难以获得生计,显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冷酷。最后一句“忽动慈悲不与争”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从对名利的追逐转向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表明他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选择放下争斗,寻求心灵的宁静。这充分体现了龚自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抹西涂迫半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仿佛在描画人生的无序和迷茫。
    • 中年何故避声名:发出疑问,为何人们在中年时选择逃避名声,反映了对名声的思考。
    • 才流百辈无餐饭:强调了社会的残酷,才华并不能保证生存,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漠视。
    • 忽动慈悲不与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改变,选择放下争斗,体现出一种慈悲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东抹西涂”和“迫半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东抹西涂”比喻人生的忙碌与无序,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迷茫和对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转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东抹西涂”:象征人生的忙乱和无序。
  • “声名”:象征社会的压力和对个人的期望。
  • “慈悲”: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对他人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抹西涂”比喻什么?

    • A. 有序的生活
    • B. 忙碌而无序的生活
    • C. 平静的心态
    • D. 追求名利
  2. 诗人为何选择“忽动慈悲不与争”?

    • A. 因为他感到成功
    • B. 因为他对名声感到厌倦
    • C. 因为他想获得更多财富
    • D. 因为他希望得到关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龚自珍的反思相似,但杜甫更强调了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在《将进酒》中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龚自珍的内省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龚自珍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送人 九日与欧彦桢黎惟敬诸公游蒲涧 九日 其二 九日江亭登高阻雨不果晚大雪集广和居分得城字 九日和向巨源送行韵 九日晓对 九日怨十章 其二 九日 九日饮同年何公南书斋 九日汎石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万事俱休 一人元良 辰字旁的字 包含蘖的词语有哪些 戛戛独造 投放 天翁 胡诌乱说 虎字头的字 廾字旁的字 顺水放船 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滴露研珠 四面碰壁 杀开头的成语 肥遁鸣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