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3:50
原文展示:
西江月·傍玉何曾暑热 朱彝尊 〔清代〕
傍玉何曾暑热,惜香最恨眠迟。残灯未杀影迷离,一点纱龙红蕊。小雨初过庭树,新凉渐近罗帏。殷勤临别为披衣,软语虫飞声里。
白话文翻译:
靠近玉石从未感到暑热,珍惜香气最讨厌睡得太晚。残余的灯光未熄灭,影子模糊不清,一点纱龙红蕊。小雨刚刚经过庭院中的树木,新凉意渐渐靠近罗帏。殷勤地在临别时为他披上衣裳,软语在虫鸣声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的“傍玉何曾暑热”和“惜香最恨眠迟”反映了诗人对清凉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凉宁静的夜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的“傍玉何曾暑热”和“惜香最恨眠迟”反映了诗人对清凉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后文通过对残灯、小雨、新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最后两句“殷勤临别为披衣,软语虫飞声里”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凉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的自然景物和细腻情感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傍玉”比喻什么? A. 清凉之地 B. 炎热之地 C. 温暖之地 D. 寒冷之地
诗中的“惜香最恨眠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炎热的不满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离别的感伤 D. 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的“残灯未杀影迷离”营造了什么氛围? A. 明亮 B. 朦胧 C. 黑暗 D. 温暖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