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2:46
原文展示: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作者: 刁衎 〔宋代〕
沙井地多异,华林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癯光累世,高义集名流。
孝弟家风贵,儿孙学业优。
皇恩特表重,朝达咏篇留。
精溢千钟禄,荣过万户侯。
宦途惭未息,何日遂经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华林书院的幽静美丽,作者在这里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景色。溪水的声音似乎常常伴随着我入睡,山色正好映衬着秋天的气息。树木茂密,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幽深,庭院里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楼阁。这里的清贫与高洁的品德在世代相传,家中孝顺和睦的风气,儿女们的学业也都出色。皇恩特意给予重视,朝廷中流传着我的诗篇。能够获得千钟禄的丰厚,荣耀甚至超越万户侯。我在宦海中感到羞愧,何时才能实现我的游历梦想呢?
注释:
- 沙井:指沙土和井水,形容环境的独特。
- 华林:指华林书院,意指环境优美。
- 虚月:形容月光皎洁,庭院清幽。
- 清癯:形容清白、瘦削,象征高洁的品德。
- 高义:指高尚的道德情操。
- 孝弟:孝敬和兄弟和睦,指家庭美德。
- 朝达:指朝廷的达到,指官位或影响力。
- 千钟禄:形容丰厚的俸禄。
- 宦途:指官场生涯或仕途。
典故解析:
- “高义集名流”:反映了古代士人重视品德和名声的传统。
- “孝弟家风贵”: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孝顺和兄弟情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刁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士人道德的强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华林书院,描绘其优雅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仕途未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华林书院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描绘了书院的自然美,溪水声和山色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着,诗人引入了家风的优雅和孩子们的学业,强调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
而后,诗中提到的“皇恩特表重”,表明诗人在仕途上的期待与失落,虽然拥有丰厚的俸禄与荣耀,但心中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求并未得到满足。最后以“何日遂经游”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体而言,诗人以清新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德情怀相结合,展现了士人重视品德、家庭和事业的复杂心理,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井地多异:描绘了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
- 华林景最幽:强调华林书院的美丽和幽静。
- 溪声常到枕:溪水的声音伴随入眠,表现宁静的生活。
- 山色正含秋:山色引入了秋天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意境。
- 树密苔封径:茂密的树和苔藓覆盖的小径,暗示着环境的幽深。
- 庭虚月满楼:庭院空旷,月光照耀,营造出孤独与清幽的氛围。
- 清癯光累世:清白与高洁的品德代代相传。
- 高义集名流:高尚的品德吸引了众多名流。
- 孝弟家风贵: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 儿孙学业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 皇恩特表重:对皇恩的感激与期待。
- 朝达咏篇留:希望自己的诗作能流传于朝廷。
- 精溢千钟禄:丰厚的俸禄。
- 荣过万户侯:荣耀超越普通官员。
- 宦途惭未息:对仕途的反思和惭愧。
- 何日遂经游: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声常到枕”,比喻溪水的声音温柔如眠。
- 对仗:如“孝弟家风贵,儿孙学业优”,工整而有韵律。
- 拟人:如“山色正含秋”,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着对华林书院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情感,表现了士人的高洁追求与内心的矛盾。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溪水: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山色:代表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月光:象征着清澈与孤独。
- 树木与苔藓: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
- 书院:代表知识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书院是哪个?
- A. 华林书院
- B. 白鹿书院
- C. 岳麓书院
- D. 衡山书院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清癯光累世”强调了诗人所追求的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完全满足。(对/错)
答案:
- A. 华林书院
- 高洁的品德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如何表达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不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