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7:06
古松千年物,寄迹空桑门。
仙人手携绿玉杖,飞来天际盘云根。
高台苍茫连昆仑,紫烟青嶂浮黄昏。
湖山四望杳冥邈,亭亭翠盖沈心魂。
我来披拂松上月,涛声万壑何超忽。
鸣弦响瀑来九天,空中仙乐疑喧阗。
五城风雨欻而至,翛然欲拍洪崖肩。
春潭琼草草色连,冠霞裛露横山巅。
人间甲子几沧海,谁与草木齐长年。
奇峰飘飘层云烟,清晖娱人憺忘旋。
深林霏霏敝日月,交柯杂沓回芊绵。
松阴列坐有道者,吴门羁客人中仙。
神仙中人沈夫子,当年廓落青云士。
五月披裘吴市中,孤标迥出尘埃里。
此地婆娑乐吾真,偶然相对足相亲。
功名若胜杯中酒,越水吴山亦笑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千年古松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人站在松下,仰望天际,想象着仙人从天而来,手握绿玉杖,飞翔于云间。高山耸立,与昆仑相连,黄昏时分的紫烟青山显得格外迷人。湖泊和山川在四周笼罩着迷雾,松树的翠盖仿佛要将人的心灵包裹其中。
诗人感受到松树上明月的清辉,涛声从深渊中传来,似乎超越了时空。弦乐声与瀑布声交织在一起,空中仿佛响起了仙乐。突然,暴风雨袭来,诗人却心态平和,想要与自然的洪崖共舞。
春天的泉水与美丽的草木相连,霞光与露珠点缀着山巅。岁月如梭,世事沧桑,诗人感叹草木的长青与自身的短暂。奇峰在云雾中飘渺,清晖照耀着人心,令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深林中日月交替,松林下坐着求道者,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属。
沈师是个道家中人,曾是青云之士。五月时,他身披皮衣走在吴市中,犹如独特的存在,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这里,人与自然交融,彼此亲近。最后,诗人感慨功名似酒,虽有浮华,却不及自然的宁静和快乐。
徐嘉炎,清代诗人,生于松江,擅长古诗,风格多受道教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徐嘉炎游历昭化寺时,受到古松的启发。诗人将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相结合,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徐嘉炎的《昭化寺古罗汉松歌赠苍岩沈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以古松为主线,结合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古松不仅是千年物,更是诗人对生命长存的象征。诗人在描绘松树的同时,流露出对道德修养和心灵寄托的追求。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功名若胜杯中酒,越水吴山亦笑人”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态度,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满足。
诗中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与音乐感。例如“鸣弦响瀑来九天”、“春潭琼草草色连”等描绘,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与色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徐嘉炎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什么?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鸣弦响瀑”描绘的是哪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