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9:34
风入松 为莆田寿
作者:虞集 〔元代〕
频年清夜肯相过。
春碧卷红螺。
画檐几度徘徊月,
梁园迥,无复鸣珂。
门外雪深三尺,
窗中翠浅双蛾。
旧家丹荔锦交柯。
新玉紫峰驼。
长安日近天涯远,
行云梦不到江波。
欲度新词为寿,
先生待教谁歌。
每年在清冷的夜晚,是否愿意相聚?
春天的碧绿卷起了红色的螺纹。
在画檐下,几次徘徊于明月之下,
在遥远的梁园,再也听不到那鸣响的珂声。
门外的雪深达三尺,
窗内的翠影却薄如双蝉的翅膀。
旧家的丹荔在锦绣的枝柯上交错,
新来的玉峰则像骆驼那样高大。
长安的日子已经近了,而天涯却远,
行云梦中却无法到达江波。
想要写首新词来祝寿,
请老师教我该由谁来唱。
虞集(1280年-1348年),字仁甫,号白田,元代著名的诗人。虞集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受教于父亲,通晓经史,尤擅长诗词。其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题材,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风入松 为莆田寿》是虞集为庆祝友人寿辰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结合人生哲理,表现了友谊的珍贵。
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典雅,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的“频年清夜肯相过”,便设定了诗的基调,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色彩和景色,展现出生命的蓬勃和生机。
在“画檐几度徘徊月”一句中,诗人用徘徊的动作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门外雪深三尺,窗中翠浅双蛾”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冬雪的冷峻,也有窗内春意的温暖,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长安日近天涯远,行云梦不到江波”,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以“欲度新词为寿”收尾,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旅途与梦想的追求,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
诗中“频年清夜肯相过”的意思是?
A. 每年都愿意相聚
B. 每年都不愿意相聚
C. 每年都不清楚
D. 每年都清冷
“门外雪深三尺,窗中翠浅双蛾”中,通过哪种手法表现对比?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人想为谁祝寿?
A. 朋友
B. 自己
C. 家人
D. 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