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1:28
风入松 咏书景
作者: 沈禧 〔元代〕
竹冠藜杖葛裁襟。
华发半盈簪。
尘缘一点无萦绊,
闲边趣不管浮沉。
姓字不闻入耳,
梦魂长绕山林。
相随惟有一床琴。
得趣最幽深。
溪桥野径忘危险,
任迢遥为觅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
利名都不关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者的宁静生活情景。老者用竹子编成的帽子,拄着藜杖,身着葛衣,显得洒脱而自在。他的白发已经半堆在发簪上,世俗的羁绊与尘缘早已不再影响他,他悠闲地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名字和身份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心中的梦境却依然在山林中徘徊。身边唯有一床琴伴随,趣味深远而隐秘。在溪边小桥和野外小径上,他忘却了危险,任凭路途遥远,只为寻找知音。弹奏出那一曲高山流水,他对名利毫不在意。
作者介绍:沈禧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沈禧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风入松 咏书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以竹冠、藜杖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清雅的气质,表现了他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诗中“尘缘一点无萦绊”的句子,流露出对世俗喧嚣的无奈与超脱。作者用“梦魂长绕山林”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追求,突显了他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与琴音相伴的生活,强调了“得趣最幽深”。这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以“一曲高山流水,利名都不关心”收尾,既是对知音的向往,也是对名利的无所谓,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气韵悠远,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领悟,值得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音乐以及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冠”象征什么? A. 名利 B. 清雅 C. 权力
“尘缘一点无萦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名利的渴望 B. 对世俗的超脱 C. 对生活的无奈
“一曲高山流水”中的“高山流水”指代什么? A. 朋友 B. 名利 C.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禧的《风入松》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主题,但沈禧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