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33
风入松六首 其五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秋来把卷石栏边。
瘦影爱婵娟。
碧鲜不受纤尘污,
又何须楚些轻镌。
多谢髯翁妙语,
为予先定林泉。
无须更觅软行缠,
清境可忘年。
萧疏只在横窗外,
响珑玲摆月摇烟。
吟到三更时候,
此君相伴无眠。
秋天来临时,我在石栏边卷起衣袖。
瘦弱的身影在月下显得格外妩媚。
碧绿的叶子不受细微污垢的侵扰,
又何必去轻易雕刻楚楚动人的形态。
多亏了那位白胡子老人的高明言语,
为我提前安排了这清幽的林泉。
不必再去寻求柔软的情感纠缠,
在这清净的境界里可以忘却年华。
窗外的萧索情景,
响声清脆如铃,月光摇曳伴着烟雾。
吟诵到三更时分,
这位朋友陪伴我度过无眠之夜。
史承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追求自然的宁静与清新,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首诗作于秋季,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风入松六首 其五》是一首充满了秋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石栏边静静地感受着秋天的到来,透过诗人的细腻描写,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恬静和清雅。诗中提到的“瘦影”与“婵娟”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美的向往。尤其是“碧鲜不受纤尘污,又何须楚些轻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洁的珍视,认为美好的事物无需过多的雕饰。接着提到“多谢髯翁妙语”,诗人感激一位老人的智慧,预先为他安排了这样的清幽生活,显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理,诗人认为在这种清静的境界中,可以忘却世俗的纷扰和年华的流逝,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的“吟到三更时候,此君相伴无眠”,将诗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纯洁美好的珍视,以及在孤独中对友谊的感激和珍惜,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如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瘦影”主要指什么?
A. 诗人的身影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风景
“清境可忘年”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忘却世俗烦恼
C. 对友谊的渴望
D.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髯翁”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一位智者
C. 诗人的父亲
D. 一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