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0:05
原文展示:
为谢府题制锦堂
曹彦约 〔宋代〕
锦江新制夺春妍,
物采名堂意晓然。
应有五纹供帝衮,
曾无一缕费民编。
年来抚字谁高手,
古道循良此比肩。
经纬一同馀事耳,
清朝昼绣说家传。
白话文翻译:
锦江新制的织物夺走了春天的美丽,
物品的色彩和名声使得堂内的意义显而易见。
应该有五种花纹供奉给皇帝的礼服,
没有一丝一缕是浪费了百姓的劳作。
近年来谁能像抚摸文字一样高明地治理,
古代的道德和善良在这里并肩而行。
经纬的技艺只是小事,
清明的时代白天绣花讲述家族的传承。
注释:
- 锦江:指四川成都的锦江,以织锦闻名。
- 新制:新近制作的织物。
- 夺春妍:形容织物色彩鲜艳,胜过春天的花朵。
- 物采名堂:物品的色彩和名声使得堂内的意义显而易见。
- 五纹供帝衮:五种花纹供奉给皇帝的礼服。
- 曾无一缕费民编:没有一丝一缕是浪费了百姓的劳作。
- 抚字:比喻治理国家。
- 古道循良:古代的道德和善良。
- 经纬:指织物的经纬线,比喻技艺。
- 清朝昼绣:清明的时代白天绣花。
- 家传:家族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谢府题写的,赞美了谢府所制作的锦绣,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道德和善良的向往,以及对清明时代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锦江新制织物的赞美,展现了其色彩的艳丽和工艺的精湛。诗中“应有五纹供帝衮,曾无一缕费民编”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家礼仪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百姓劳动成果的珍惜。后两句通过对古代道德和善良的提及,以及对清明时代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江新制夺春妍”:锦江新制的织物色彩鲜艳,胜过春天的花朵。
- “物采名堂意晓然”:物品的色彩和名声使得堂内的意义显而易见。
- “应有五纹供帝衮”:应该有五种花纹供奉给皇帝的礼服。
- “曾无一缕费民编”:没有一丝一缕是浪费了百姓的劳作。
- “年来抚字谁高手”:近年来谁能像抚摸文字一样高明地治理。
- “古道循良此比肩”:古代的道德和善良在这里并肩而行。
- “经纬一同馀事耳”:经纬的技艺只是小事。
- “清朝昼绣说家传”:清明的时代白天绣花讲述家族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锦江新制夺春妍”中,“夺春妍”比喻织物色彩鲜艳,胜过春天的花朵。
- 对仗:“应有五纹供帝衮,曾无一缕费民编”中,“应有”与“曾无”,“五纹”与“一缕”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期待,通过对锦绣的赞美,体现了对皇家礼仪的尊重和对百姓劳动成果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锦江新制:象征着精湛的工艺和艳丽的色彩。
- 五纹供帝衮:象征着皇家礼仪和尊贵。
- 古道循良:象征着古代的道德和善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锦江新制夺春妍”中的“夺春妍”比喻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织物色彩鲜艳
- “应有五纹供帝衮”中的“五纹”指的是什么?
A. 五种花纹 B. 五种颜色
- “曾无一缕费民编”表达了什么?
A. 对百姓劳动成果的珍惜 B. 对皇家礼仪的尊重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猎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曹彦约的《为谢府题制锦堂》: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曹彦约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