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1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18:30
玉连环/解连环 题载安僧舍
作者:王之道(宋代)
流水细通何处。柳溪新雨。清风十里送篮舆,行不尽山无数。一簇楼台窣堵。老僧常住。悬知俗客不曾来,门外苍苔如许。
这条细流通向何方呢?柳树旁的小溪经过新雨的洗礼,清风送来十里之外的篮子和车子,终究是行不尽那无数的山峦。那一簇楼台静默伫立,老和尚常年居住在此。我知道世俗的客人从未到来,因此门外的苍苔生得如此茂盛。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个雨后清新的场景,诗人可能在安僧舍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独,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逃避。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雨后宁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开篇以“流水细通何处”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流动的清新气息,接着描绘了“小溪新雨”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清风十里”来表达这种自然之美的广袤,仿佛是自然的祝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随着“行不尽山无数”的叹息,诗人似乎意识到自然的辽阔与人生的短暂,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而“老僧常住”则引出了一个独特的哲思,老和尚在此地的常住象征着对世俗的超然与忘却。诗人用“悬知俗客不曾来”点明了这一孤独的境地,表明他对繁华世界的拒绝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以“门外苍苔如许”收尾,不仅映衬出无人来访的寂寞,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流水细通何处”中的“流水”象征什么?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内心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