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52:21
后饮酒五首 其四
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
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
此语谁所云?吾友田紫芝。
紫芝虽吾友,痛饮真吾师。
一饮三百杯,谈笑成歌诗。
九原不可作,想见当年时。
这酒中有美好的地方,众多名流都愿意归附于此。如果人不懂得饮酒,世俗的病痛又从何能得以医治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我的朋友田紫芝。虽然紫芝是我的朋友,但他痛饮的姿态真是我的老师。一饮三百杯,谈笑间便成了歌吟和诗篇。无法再回到九原,想念当年的时光。
元好问(1190-1257),字仲彰,号天锡,金朝末年诗人、文学家。他以词和诗著称,兼通经史,深受文人推崇。元好问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酒的热爱。
本诗作于元好问晚年,他在经历了盛世的繁华与衰败后,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酒在古代文人中常作为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媒介,反映出作者对友谊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后饮酒五首 其四》是一首借酒抒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田紫芝的赞赏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两句“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描绘了酒的魅力和文人聚会的场景,展现了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文化的独特地位。接下来的“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则引发了对饮酒意义的思考,提出了饮酒不仅是享乐,更是一种治愈世俗烦恼的方式。
诗中提到的“田紫芝”不仅是作者的朋友,更是他心目中的饮酒导师,展现了良师益友的深厚情谊。“一饮三百杯,谈笑成歌诗”则生动描绘了饮酒时的愉快氛围,酒杯相交,诗词歌赋在欢声笑语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种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最后的“九原不可作,想见当年时”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伤感,表现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突显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借酒抒怀,歌颂友谊,探讨饮酒的哲理,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通过对饮酒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紫芝”是谁?
A. 诗人的兄弟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敌人
“一饮三百杯”中的“三百杯”意指什么?
A. 数量之多
B. 酒的质量
C. 社交的场合
D. 诗的形式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A. 否定
B. 不屑
C. 赞美
D. 忽视
李白的《将进酒》与元好问的《后饮酒五首 其四》同样以饮酒为主题,李白倾向于豪放与壮志,而元好问则更注重饮酒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与对友谊的珍惜。两者的风格各异,却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