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39
原文展示:
赠兰若僧 于鹄 〔唐代〕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僧人的修行生活。他独自苦修禅诵,打扫着古老的寺庙。他的静室常常关闭,茂密的藤萝遮住了月光。在高大树木上悬挂的灯笼,和在飘动的幡旗中鸣响的磬声,构成了他修行的场景。他的事迹被记录在高僧传中,长久以来被人们称赞为两位远公之一。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描写僧侣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访问某座古寺时,对寺中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访问一座古老的寺庙时,被寺中僧人的修行生活所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意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僧人修行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僧人孤独而坚定的修行态度。诗中“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闭门修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而“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敬意,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环境,表达了对其孤独而坚定的修行态度的理解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静室门常闭”一句,描绘了僧人的什么生活状态? A. 外出化缘 B. 闭门修行 C. 打扫寺庙 D. 念诵佛经
诗中“悬灯乔木上”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僧人的事迹被广泛传播 B. 僧人的修行得到了认可 C. 僧人的生活非常艰苦 D. 僧人的修行环境非常幽静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