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兰若僧》

时间: 2025-04-26 18:34:39

诗句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39

原文展示:

赠兰若僧 于鹄 〔唐代〕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僧人的修行生活。他独自苦修禅诵,打扫着古老的寺庙。他的静室常常关闭,茂密的藤萝遮住了月光。在高大树木上悬挂的灯笼,和在飘动的幡旗中鸣响的磬声,构成了他修行的场景。他的事迹被记录在高僧传中,长久以来被人们称赞为两位远公之一。

注释: 字词注释:

  • 禅诵:指僧人念诵佛经。
  • 古花宫:指古老的寺庙。
  • 静室:僧人修行的房间。
  • 深萝:茂密的藤萝。
  • 悬灯:悬挂的灯笼。
  • 鸣磬:敲击的磬声。
  • 乱幡:飘动的幡旗。
  • 高僧传:记录高僧事迹的书籍。
  • 二远公:指两位著名的高僧。

典故解析:

  • 二远公:可能指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高僧,具体人物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描写僧侣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访问某座古寺时,对寺中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访问一座古老的寺庙时,被寺中僧人的修行生活所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意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僧人修行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僧人孤独而坚定的修行态度。诗中“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闭门修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而“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僧人独自苦修禅诵,打扫着古老的寺庙。
  2.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他的静室常常关闭,茂密的藤萝遮住了月光。
  3.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在高大树木上悬挂的灯笼,和在飘动的幡旗中鸣响的磬声。
  4.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他的事迹被记录在高僧传中,长久以来被人们称赞为两位远公之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中的“静室”与“深萝”,“门常闭”与“月不通”形成对仗。
  • 拟人:如“深萝月不通”中的“月不通”赋予了月亮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敬意,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环境,表达了对其孤独而坚定的修行态度的理解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静室:象征僧人的修行场所。
  • 深萝:象征僧人修行的幽静环境。
  • 悬灯:象征僧人修行的光明和指引。
  • 鸣磬:象征僧人修行的声音和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静室门常闭”一句,描绘了僧人的什么生活状态? A. 外出化缘 B. 闭门修行 C. 打扫寺庙 D. 念诵佛经

  2. 诗中“悬灯乔木上”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僧人的事迹被广泛传播 B. 僧人的修行得到了认可 C. 僧人的生活非常艰苦 D. 僧人的修行环境非常幽静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环境和僧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鹄的《赠兰若僧》:两首诗都描绘了僧人的修行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物和僧人的内心感受,而于鹄的诗则更侧重于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环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佛教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佛教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僧人修行生活的文化背景。

相关查询

临江仙十二首 其四 临江仙 和雪堂先生韵感怀 临江仙·六和塔俯瞰 临江仙 檀岛之夜 临江仙 临江仙 和瞿禅 临江仙 君培书来,劝慰殷勤,以词答之。 临江仙(和元规) 临江仙·依蕙风簃步程子大八首韵 其二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冥讨 包含髯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却病延年 湾磈 举贤使能 耳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矮小精悍 双人旁的字 涸鱼得水 号旗 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忧心如醉 禁指 钗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