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坐啸斋书怀》

时间: 2025-05-02 08:09:40

诗句

老来穷苦事相违,兀坐铃斋竟日痴。

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

月侵灯影吏方去,春遍梅梢官未知。

直待食新方绶带,明朝骑马过陵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40

原文展示:

老来穷苦事相违,兀坐铃斋竟日痴。
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
月侵灯影吏方去,春遍梅梢官未知。
直待食新方绶带,明朝骑马过陵陂。

白话文翻译:

年纪大了,生活的贫困与我所追求的理想相违背,我在这个小小的书斋里整天呆坐,显得愚钝。由于眼睛昏花,我写字时常出错;而我的胸怀由于俗事缠身,吟诗的机会也少了。夜晚月光照进灯影,官吏刚刚离去;春天的气息遍布梅树的枝头,而我并不知道这些。等到新鲜的食物送来,我才终于放下心来,明天骑马去陵园拜访。

注释:

  • “兀坐”:指静坐、呆坐,表现一种消沉的状态。
  • “铃斋”:指书斋的名称,象征书房或学习的地方。
  • “押字”:指写字或者作诗时的用词不当,导致诗文不够流畅。
  • “胸襟俗为”:意指内心受俗事影响,不能保持高雅的情怀。
  • “月侵灯影”:描绘夜晚的景象,月光照射到灯下的影子。
  • “春遍梅梢”: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梅树的枝头,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绶带”:指官职的象征,暗示作者对官位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季明,号“坐啸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国家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感受与时代的变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结合生活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坐啸斋书怀》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反思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的苦闷与对现实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坐啸斋书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范成大晚年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感叹年老后的穷困和理想的距离,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失落感。第一联中的“老来穷苦事相违”直接点明了生活的矛盾,而“兀坐铃斋竟日痴”则传达出诗人无所事事的无奈与愁苦。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眼目昏花、胸怀俗虑,显示出他对于诗词创作的懈怠和内心的压抑。月夜的静谧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月侵灯影”与“春遍梅梢”的意象交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期待。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食新与骑马拜访的意象暗示了对官职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希望,尽管现实依旧让人感到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来穷苦事相违”:年纪大了,生活的贫困与理想相抵触,感叹生活的困窘。
  2. “兀坐铃斋竟日痴”:在书斋中无所事事,显得愚钝,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3. “眼目昏缘多押字”:眼睛模糊,常常写字出错,暗示年龄带来的衰老。
  4. “胸襟俗为少吟诗”:心中被世俗事务缠绕,少有吟诵诗词的机会,表现心境的低沉。
  5. “月侵灯影吏方去”:月光透过灯光,官吏刚刚离去,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6. “春遍梅梢官未知”:春天的气息遍布梅树,而自己却未能及时感知,显示对周遭美好的忽视。
  7. “直待食新方绶带”:等到新鲜的食物才算安心,暗示对官职的期待。
  8. “明朝骑马过陵陂”:明天骑马去拜访,期望未来的生活有所改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困境比作“穷苦”,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月侵灯影”和“春遍梅梢”,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感。
  • 意象:月光、灯影、梅梢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同时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斋”:象征着书房和精神世界。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但也带来孤独感。
  • “灯影”:代表着生活的微光与希望。
  • “梅梢”:象征着春天与生机,带有希望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快乐
    B. 无奈
    C. 忧愁

  2. 诗中提到的“铃斋”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书房
    C. 官职

  3. “月侵灯影”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繁华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坐啸斋书怀》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充满豪情。两者在情感上反映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与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其六 揽镜六言三首 送庄纠一首 岁除一首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 六和二首 次韵三首 铁塔院 即事一首 端嘉杂诗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哩哩罗罗 玄字旁的字 瘕疵 骨字旁的字 钩隐抉微 沙界 一身五心 幺字旁的字 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久病成医 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急务 搔耳捶胸 虎啸狼号 中派主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