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5-04-22 04:27:37

诗句

却暑回飚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

不须更问秋多少,着蕊黄花已可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27:37

原文展示

却暑回飚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不须更问秋多少,着蕊黄花已可簪。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清风吹拂着傍晚的树林,衰弱的蝉鸣依旧微弱地吟唱着。不必再问秋天有多少,已经有黄花盛开,可以用它来插在头上了。

注释

  • 却暑:指的是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
  • 回飚:清风,回旋的风。
  • 暮林:傍晚的树林。
  • 衰蝉:衰老的蝉,指声音微弱的蝉鸣。
  • 微吟:轻声吟唱。
  • 不须更问:不需要再询问。
  • 秋多少:秋天的到来程度。
  • 着蕊黄花:指已经开花的黄花,蕊指花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衰蝉”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反映出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情感细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却暑回飚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描绘了一个清凉的秋夜,风轻轻拂过树林,带走了夏天的炎热,而蝉声微弱,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在此处以“却暑”引出秋的到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

而后两句“不须更问秋多少,着蕊黄花已可簪”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欣然接受,黄花已经开得正盛,象征着秋天的成熟和丰盈,诗人用黄花簪在头上,似乎在享受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却暑回飚入暮林:描绘夏天的酷暑已经过去,清风拂过傍晚的树林,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2. 衰蝉无力尚微吟:衰老的蝉鸣依旧在微弱地唱着,暗示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3. 不须更问秋多少:不需要再询问秋天的来临。
  4. 着蕊黄花已可簪:黄花已经盛开,可以用来装饰自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拟人:衰蝉无力尚微吟,赋予蝉以人的感情。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感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夏季的炎热,代表着生命的旺盛与喧嚣。
  • :清风象征着凉爽与宁静,带来舒适的感受。
  • :蝉鸣常被视为夏天的象征,衰蝉则暗示生命的衰退。
  • 黄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丰盈,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着蕊黄花已可簪”中的“黄花”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3. 诗中“衰蝉无力尚微吟”中的“衰蝉”意味着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生命的衰退
    • C. 夏天的结束
    • D. 秋天的到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李弥逊的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王维的诗以“静”见长,而李弥逊则更注重“动”的表现,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弥逊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其一 山居偶成每与文翰二三子论文把酒歌以侑觞亦足以自乐也 满庭芳 柳 满庭芳 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闰六月十九夜暑甚梦后作 满庭芳 青山寻杯渡遗迹 满庭芳 丁巳端阳过春晖阁述怀 满庭芳 题徐武贻小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背暗投明 示字旁的字 偏忧 包含棰的词语有哪些 豕交兽畜 开基立业 熟读深思 官无三日紧 醇酒妇人 四字头的字 嫮忌 扶危济困 隶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卵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