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22:25
坚冰履霜,诲盗慢藏。
戒隳乎复隍,亡系乎苞桑。
一乎柔以御刚,确其信于殊方。
以是谋国,迄于靖康。
则读易之无一得,盖公之所愧,
殆非空言以成报章。
尚其监兹,前事不忘。
坚硬的冰上踩着霜,教导盗贼要小心隐藏。
警惕破坏与重建,切勿把命运寄托于桑树。
用柔软的方式来抵御刚强,确保信仰在不同的地方。
以此来治理国家,直到靖康之变。
然而读《易经》却没有任何收获,这实在是令我感到羞愧,
这恐怕不是空口无凭的言语所能成就的文章。
希望能借此警惕,牢记前事的教训。
岳珂,字子华,号衡庐,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岳珂在政治上曾担任地方官,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耿黄门读易帖赞》创作于靖康之变前后,作者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诗中通过《易经》的智慧,试图总结历史教训,以警示后人,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这首诗展现了岳珂对《易经》的深刻理解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他以“坚冰履霜”开篇,暗喻国家面临的危险与挑战,呼吁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警觉。诗中提到“教导盗贼要小心隐藏”,不仅反映了对社会治安的关注,也揭示了历史中的阴谋与诡计。
接着,诗人提出“柔以御刚”,强调以柔和的方式来应对强硬的局面,体现出智慧的力量。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靖康之难的反思,表明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的努力与智慧显得尤为重要。诗人对自身未能从《易经》中获得启示感到羞愧,说明了对历史教训的重视。
整首诗以警示与反思为主线,情感真挚而沉重,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岳珂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历史教训,呼唤人们在面对危机时要保持警觉,以柔克刚,铭记历史,以避免重蹈覆辙。诗人通过个人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坚冰履霜”中的“坚冰”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柔以御刚”,意指什么?
岳珂在诗中对靖康之变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