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36
谢公挽词三首
作者:欧阳修 〔宋代〕
始见行春旆,俄闻引葬箫。
笑言犹在耳,魂魄遂难招。
天象奎星暗,辞林玉树凋。
朔风吹霰雪,铭旐共飘飘。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葬礼的悲恸,春天的旗帜刚刚升起,紧接着就听到了送葬的箫声。笑语依然在耳边回响,然而已故者的灵魂却难以召回。天上的奎星变得暗淡,辞别的花木也开始凋零。北风呼啸,带来霰雪,铭刻着哀伤的旌旗在空中飘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谢公挽词三首》是欧阳修为朋友谢翱所作的挽歌。谢翱在当时名声显赫,欧阳修与他有着深厚的友谊。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对美好岁月的追忆。
《谢公挽词三首》是一首充满哀思的挽歌,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葬礼的交替,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诗的开端以春天的到来引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但随即转入送葬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生与死的无情。作者以“笑言犹在耳”表达了对友人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又在“魂魄遂难招”中流露出深切的悲痛,仿佛在感叹即使再美好的回忆也无法阻止生死的离别。
诗的最后两句“天象奎星暗,辞林玉树凋”则进一步加深了悲伤之情,描绘了天宇的阴暗和生机的凋零。北风与霰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氛围,恰如诗人内心的悲伤。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挽词,更是对生命短暂和友谊珍贵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与葬礼的交替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与生死哲理的思考。
关于“始见行春旆”的意思,以下哪项描述正确?
A. 代表死亡的来临
B. 象征春天的到来
C. 体现对友人的怀念
“魂魄遂难招”中的“魂魄”指的是?
A. 生命的力量
B. 灵魂和精神
C. 友人的遗物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李白《月夜忆舍弟》与《谢公挽词三首》对比: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李白的诗歌在情感上更加奔放,而欧阳修则显得更加内敛和沉重,体现出各自风格的差异。